人與人之間的分水嶺

昨天跟一剛考完試的好友聊天,他說感覺自己之前的日子過得太荒廢了。其實大家都差不多,畢竟一天忙完以後,做一些不動腦的事更爽一些,權當消遣。當然也有一些人會不一樣一點,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人與人之間的分水嶺都出現在哪裏?

有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並不是工作的這八個小時的比拼,而是八個小時之外,關鍵在於你如何運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許多朋友在忙完一天工作或者完成一項任務後,都會有各種各樣心理補償行爲,有的是遊戲,有的是消費,有的是美食…

人往往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一種是即時滿足,一種是延時滿足,你會發現很多不好的習慣多數都是即時滿足,你可以立刻得到反饋,比如遊戲刷劇看直播看抖音。而很多的好習慣大多都是延時滿足,你可能沒辦法馬上體驗到這個東西的紅利,但長遠的角度卻大有益處。你怎麼選擇決定了你未來五年十年的樣子。

就如我前陣子專題系列寫作比較費精力,每天寫完文章也就沒再玩遊戲了。現在專題系列停了,所幸的是沒有出戰報復性遊戲行爲。習慣了每天思考之後,也一直致力於爭取每天可以有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這麼說來,挺感謝最近找我的小夥伴,因爲他們,我被迫思考更多,也因此養成了習慣。並不是我不喜歡遊戲,而是我通過寫作和分享同樣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既有即時滿足也有延時滿足。

其實日常之餘的感知,並不容易讓大家發現彼此之間的差距。不過疫情之下的抉擇,顯得會更清晰一些。回看一下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始料不及,在居家抗疫的當下,不同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那些平時喊着自己沒時間的朋友,在居家抗疫的時候,依舊在刷抖音看劇玩遊戲,在家裏仰望星空思考外面的世界,另外一些人藉着這個機會通過閱讀、參加線上課等方式,開始了自己的積累。疫情之下的抉擇,可能很多人短時間感覺不到,不過等到你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已經被甩了好幾條街或者甩了別人好幾條街了。

今年以來,有參加線上培訓的小夥伴就會發現,尤其是第一季度,各種平臺各種大力度優惠引流。我也跟着買了一些課程,整體花費應該是平時的五折以內,單價上也是“淨賺了”幾千,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課程帶來的內容。當然也不只是學新知,很重要的是把新知轉化爲技能,甚至內化爲才幹。

人與人之間分水嶺看似在日常之餘和疫情之下的抉擇,其實不然,真正的分水嶺在於:你如何去做選擇?爲什麼要這麼選擇?

關鍵是要有格局有遠見。否則你根本無法說服你的大腦,爲什麼要放着眼前的即時滿足不要,而去選擇延時滿足。

怎麼形成自己的格局和遠見,關鍵需要你去對話自己的內心,你究竟是誰?你要成爲什麼樣子的人?

有點慶幸自己能有演講和寫作的興趣,工作之餘,也一直在投入和加強這方面的技能積累與成長。更幸運的是,今年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使命,去幫助更多的人發現自己成爲自己成就自己,真的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這麼說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分水嶺是:一個人過得明不明白,是否知道自己是誰,是否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是否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否願意爲自己的使命去積累學習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