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宝,开始讨厌大宝了怎么办?

自从有了二宝之后,虽然比平时累了些,自己的时间也被压榨的所剩无几,但是,每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瞬间感觉啥都值了。

尤其二宝正是学说话阶段,甜甜的小奶音、萌萌的表情、顽皮的捣乱,分分钟都能萌化老母亲的心。

反观大宝,饭不好好吃、觉不早早睡、各种闹小情绪,简直就一活脱脱的“小磨精”,时刻准备挑战我的耐心底线。

明明大宝小时候也曾是乖宝宝一枚,是一家人的贴心小棉袄,是我每次跟别人炫耀“养孩子没那么累”的正面榜样,现在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讨人厌了呢?

最初没回过神儿来的我,也曾经面对大宝的无理取闹,冲她大喊大叫,罚她面壁思过,不由自主的抱怨她怎么这么招人烦……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太对不起她了。

我只看到了二宝的呆萌机灵,一直沉迷于二宝笨拙探索世界的萌态,却忘记了大宝也曾经给过我这种美好的高光体验,忘记了这个年纪的大宝其实更加渴望我的关注。

她的那些“不听话”、“不懂事”、“无理取闹”、“脾气强”等等等等,通常不是她的本意,要么是我强加给她的,要么是她想通过另类的方式引起我的注意。

其实,她一直都还是那个可爱的小公主,只不过因为我的心态不对,没有给到她足够的爱,所以才演变成现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母女关系。

回顾我们母女关系紧张的那段时间,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大宝?

首先,我其实潜意识里认同“大的让着小的”。

尽管在学习如何平衡家里两个孩子的关系时,我一直都觉得要对事不对人,不能简单一刀切的凡事都让大宝让着二宝。

但是,从小被父母强烈灌输的“你大,就得让着小的”的思想,早已进入了我的潜意识里,以至于我把父母曾经对待我的方式用在了大宝的身上,自己都没有觉察出来。

而这种“以年龄分对错”的方式,即便让大人暂时逃离了孩子之间的吵闹,却往往让大宝愤懑不已,不仅让她觉得妈妈不爱她,而且会觉得在二宝面前失了面子(别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从三岁左右就有自尊意识了)。

其次,一味的要求大宝“要懂事”

有了二宝之后,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两个孩子在年龄、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理所当然的认为大宝比二宝大,所以就该比二宝懂事,比二宝更心疼劳累的妈妈,比二宝更能听懂妈妈的话。

可是,我们却单单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 大宝再大,也只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只要是孩子,就不应该是懂事的。

除非这个孩子感觉到了威胁,感受到了不安全感,才选择用讨好或者作对的方式去得到父母的爱。

想想我们小时候因为和弟弟妹妹打架而被父母责骂甚至体罚,难道真的是因为当时的我们太无聊太顽皮,所以故意去惹父母生气吗?

大部分原因还不是,父母一味的偏袒弟弟妹妹,而对我们的要求永远就是无缘由的“懂点事”,所以才激起我们的叛逆吗?

有句话说,过分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被爱得不够。

那些早早懂事的孩子,其实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因为长大了懂得心疼父母了,而是因为他在父母那里碰壁太多绝望了,所以被迫做出妥协而已。

如果我们能给到孩子足够的爱,他们又何必让自己早早褪去青涩,用稚嫩的身躯担下成熟的灵魂?

03 拿错误的标准去要求“叛逆期”的大宝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在日复一日忙碌家庭琐事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二宝出生的时候,大宝三岁半,刚刚上幼儿园。

当时的我既要坐月子,又要照顾二宝,老公又在异地工作,所以很多时候都顾不上大宝,而外婆由于和大宝待一起的时间不长,两个人的关系也不热络。

种种原因,导致一向乖巧的大宝开始各种闹情绪,不想去上学,在幼儿园午睡时故意捣乱,在家故意弄出动静把二宝吵醒……反正感觉像换了一个孩子似的。

本来那段时间就休息不好,加上大宝每天都换花样的“作”,所以,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朝她发火,批评她,冷落她。

直到后来,跟幼儿园的园长聊天,说起大宝的表现,我才猛然发现,自己一直都错怪了大宝。

她之所以闹,一方面是因为她还没办法接受二宝的存在,见我一直照顾二宝,害怕我不爱她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宝,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而我还是像以前那样不让她做这不让她干那,处处管束她,导致激起她的逆反心理。

有了二宝以后,我们总是想让大宝给弟弟妹妹做榜样,于是费尽心力让大宝达到我们的要求,却无形中给了大宝很多压力,忽略了她的成长需求。

以至于,平日里我们眼中最可爱的孩子,变成了家里人人厌的“小魔怪”。


结束语

现实生活中,在多子女家庭,很多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外乎两种: 基本公平或者偏爱老幺。

但是,这两种教育方式,几乎都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感受,就连表面上被公平对待的两个孩子,其实父母到底更爱谁,孩子是能感觉出来的。

比如像我小时候,家里好吃的东西或玩具,妈妈都会分成均等的两份,公平的好像让人没话说,但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妈妈心里更喜欢弟弟,她对弟弟的关爱更加细腻,而我只有不争不抢不闹的时候,才能得到认可和表扬。

没有生二宝以前,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认为自己可以把母爱均匀的分给两个孩子,但是如今我却越发觉得,只有把爱更多的给第一个孩子,让他/她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她才能在未来懂得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如何与手足抱团取暖、共克难关。

就像一座房子,第一个孩子就是中间的横梁,即使哪天屋顶(父母)不在了,也能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重建一个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