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棄疾】

繞牀飢鼠,

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

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

歸來華髮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

眼前萬里江山。

註釋:

博山,在江西永豐境內(今江西省廣豐縣),古名通元峯,由於其形狀像廬山香爐峯,所以改稱博山。王氏庵:王氏人家的草屋。庵,圓形草屋。

翻燈舞:繞着燈來回飛。

“破紙”句:窗間破紙瑟瑟作響,好像自言自語。

塞北:泛指中原地區。作者於南歸前,曾兩隨記吏北抵燕山。歸來:指罷官歸隱。

華髮蒼顏:頭髮蒼白,面容蒼老。

譯文:

飢餓的老鼠繞着牀躥來躥去,蝙蝠圍着燈上下翻舞。屋上松風裹挾着大雨洶湧而來,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彷彿在自言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輾轉不定,如今歸來已是滿頭白髮,容顏蒼老。布被單薄,疾風驟雨的秋夜,從夢裏醒來,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辛棄疾在淳熙八年(1181)前後十一月,約四十五歲時,被貶官爲民,於是閒居於帶湖。期間,他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饒)附近的名勝之處鵝湖、博山等地遊覽。一個清秋的夜晚,作者來到博山腳下一戶姓王的人家投宿。這兒只有幾間破舊的小草菴,屋後是一片竹林、環境十分荒涼冷落。詞人即景生情,百感交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成了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賞析:

這闋《清平樂》,可以講是代表了辛詞的一種藝術風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夜出覓食的飢鼠繞牀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內圍燈翻飛,而屋外卻正逢風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自語”二字,自然而又風趣地將風吹紙響擬人化、性格化了。獨宿的這個“王氏庵”,是久已無人居住的破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一個平生爲了國事奔馳於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後則已頭髮花白、容顏蒼老的老人出現了。心境如此,環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飢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很顯然,他“夢中行遍,江南江北”(《滿江紅》),醒後猶自留連夢境,故云“眼前萬里江山”。

這一句與“平生塞北江南”相呼應,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後。平生經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眼前現實使他逆境益思奮勉,不墜壯志。

全詞因有這一句,思想境界頓然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