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别人coach的时候,总是会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

#Leo的日记# D221

01

最近跟Kris那边要合作搞一个直播分享项目,今天跟负责这个项目的小伙伴沟通。

对方一上来就说,自己没头绪,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一步,求支援求启发……

一开始我们围绕着直播的受众画像、选题展开了讨论,我尝试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

有一些内容我也会给点建议,或者一起头脑风暴。

然而,讨论到中间,才发现其实最大的阻力,不在于对方“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对方内心存在抵触心理。

既然要共创这个项目,我就当做一次免费coach了。

02

“我觉得这个分享的主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还怎么吸引用户呀。”

当对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项目真正的卡点了。

我问,那你觉得理想状态下的分享,是什么样的?

“不知道……”

后面的沟通,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明确期望,如何找到相应的资源。

这个对话过程中,我觉得有一种“跟过去的自己对话”的错觉。

03

当我还没有把目标导向的思维和教练的思维变成习惯的时候,也总是处于这种“卡住”的状态。

经常是一直埋头苦想自己要怎么实现那个工作目标,但其实一直都在内耗,一直对这个工作的意义不够清晰。

特别是做内容,很容易因为觉得自己现在做的内容,好像对用户来说不够有价值,而觉得阻力重重。

但是这时候,如果有人问我,觉得什么样的内容才算是有价值的,可能我也没法说得很清楚。

04

现在我做事情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先把终局究竟长什么样子想清楚,如果看不清,那可能还不适合迈大步前进。

这时候要么小步试错,要么继续琢磨。

当终局很清晰的时候, 倒推要怎么做,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但这对于当初的自己来说,好像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就像今天跟我对接的小伙伴一样。

05

也许就是因为过去一次次的“不知道”,“卡住”,才慢慢地让我形成了“要以终为始”的认知。

毕竟,足够痛了,动力会变得特别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