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江湖二十年:後生可畏,戰鼓再響


作者| 李小歪

編輯| 吳懟懟



01

二十年恩怨癡纏


網文江湖二十年,是一部激烈的書劍恩仇錄。

在爲愛發電的「個人時代」,早期的代表性主頁和論壇榕樹下、西陸天涯見證了韓寒、安妮寶貝等第一批網紅作家的崛起。

但付費意識和移動支付尚未誕生,作者寫作,讀者付費的簡單模式都缺乏良好的支撐土壤。

一些網站開始被成本拖垮,紅袖添香的服務器都掛靠在創始人的朋友那裏,盛極一時的龍空又回頭扎進了傳統出版。

直到一名北大計算機系畢業的年輕男孩,策劃主導了網文界第一套完整的電子出版微支付系統和內容管理系統,起點中文網才正式誕生。


這是網文界進入1.0時代的重要標誌。而千字2分錢的收費標準,也開始成爲網文商業邏輯跑通的起點。

當付費成爲一種可能,盛大文學像它的名字一樣開始枝繁葉茂,天下書盟、17K文學、縱橫中文、掌閱等平臺都在移動支付和網文IP市場裏悄然生長。


儘管此時資本入局,混戰已至,外部收購和內部爭鬥交替上演,但在行業江湖裏縱橫十幾年的人,都以爲這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

但一切變化得太快。

盛大由盛而衰,不過短短五年。2014之後,移動互聯網蝶變驟起,IP空前繁榮,網文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隨之而來的以網文IP爲基礎的全產業鏈大戰裏,BAT全面入局,網文平臺圈地屯IP,而行業最爲之驕傲的付費模式,卻被暗暗打破。

2018年5月,一款名爲米讀的網文APP往付費城池上射出了一支弓箭。用戶只需要忍受時不時跳出來的廣告,就可以免費閱讀所有章節。

這箭帶火,燙手灼人。

自此,行業在2019年再次進入免費閱讀的爆發時代。在網文2.0時代,以掌閱科技爲首的老玩家,和趣頭條、字節跳動爲首的新玩家,迅速吸攏了一批網文用戶的新增量。

行業參與者不能理解的是,在恩怨難解、鬥得難纏的二十年之後,網文江湖似乎又回到了免費的起點。


而新的問題也由此而生。

在江湖動盪裏,難有安穩之時,除非後生裏有奇人異士,才能重寫江湖格局。



02

白嫖還是氪金,這是一個問題


先發者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一個商業邏輯初見雛形的市場,幾代人和無數個個站用生生死死換回的用戶付費意識,就這麼被掰回從前,誰都會覺得可惜。

但問題是,存在即合理。免費閱讀能乘風而起,就說明還有很大的撬動空間。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接近7成的免費閱讀人羣分佈在三線甚至五線以下的城市,而願意付費的人羣中,百分之七十都在一二線。

基於地理區位、發展程度以及付費意願而割裂的兩個人羣,其實早就註定付費和免費閱讀是兩個路徑分野的市場。

付費打法裏,用頭部作者和內容支撐起江湖地位,是穩健路線。閱文風波之後,大神在萬衆期待下回歸,氪金黨自然也心生歡喜。

這種模式下,中腰部寫作者,比起有強勢粉絲基礎的頭部作者,被關注的可能性,以及收入的增長,就會緩慢一些。

而免費打法裏,2.0時代的慣用方式就是平臺從版權方里大量購入版權,開啓一場圍繞增量用戶的流量爭奪戰。

但問題接踵而來。

一方面,版權的受制於人和內容採購成本的走高讓平臺越發喫力,另一方面,分銷模式下的非獨家授權內容,常常導致各大平臺內容出現高度重合。

通過既往經驗我們已經明白,內容的獨家性和原創性,對於一個平臺有多麼重要。它既可以樹立平臺的原創形象,吸粉固粉,也可以從最頂端的IP源頭上,打通後續一系列包括漫畫、遊戲、影視改編以及衍生周邊在內IP全產業鏈。

而缺乏原創和獨家內容,就等於有了一個未知Bug。這是以米讀爲首的網文2.0時代,大多數免費閱讀平臺都必須直面的問題。

更爲迫切的是,儘管他們給了白嫖黨自由歡騰的土壤,但內容的精品稀缺和同化相似,讓讀者很難在海量內容池裏迅速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而這種需求匹配的費時費力,也會在未來的某個節點,埋下一顆隱患的種子。



03

後生可畏,劍出奇招


這種隱患在於,消費社會里,用戶的注意力有限,時間更有限。讀者很少通過主動搜索去獲取內容,如果讀者花時間去找了,還沒找到,那自然就跑路了。

坦白而言,商業社會發展到今天,無論是什麼行業,面對都是更爲挑剔的用戶。儘管網文平臺對白嫖黨實現了免費投餵,但如果投餵的東西不是讀者想要的,那還是沒人買賬。

不過平臺自己,卻不得不承擔起投餵所需要的食材採購,也就是內容成本。

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無解之題。

2019年,一款名爲「瘋讀小說」(以下簡稱瘋讀)的原創免費網絡文學閱讀平臺橫空出世。QuestMobile數據顯示,這款產品在上線後, 很快就進入免費在線閱讀領域的Top3。

在網文江湖的縱橫動盪裏,後生果然可畏,一招就給出了最漂亮的劍法。

首先,瘋讀針對內容和讀者的匹配之難,用大數據和AI等技術算法,對讀者的閱讀軌跡進行預判,並結合市場閱讀趨勢,對個體用戶形成精準的需求洞察。

哪些讀者喜歡贅婿賢妻,哪些讀者喜歡霸總言情,在這種算法下,產品能夠更快人一步地瞭解讀者的閱讀喜好,從而讓內容和讀者之間實現無縫對接,進入一對一、個性化的閱讀時代。

而以深度學習技術爲支撐的AI智能推薦引擎,能夠對每本書的內容作出精準描述,徹底改變了傳統編輯的內容推薦和分發機制,讓「人找書」進入「書找人」的時代。

某種程度上,這種創新和互聯網下半場的異軍突起有異曲同工之妙。

拼多多表面上看起來是在電商市場裏用價格殺出了一個原野,但本質上卻是用技術算法把「貨找人」這條路徑走通了。

而後起之秀更大的佈局在於,將免費網文平臺的劣勢轉化爲自身的優勢。這纔是一個平臺、或者說一個企業,打法和戰略上的決定性優勢。

此前免費網文平臺最爲擔憂的版權受限和內容成本問題,在瘋讀的佈局裏被巧妙化解。


當技術算法作爲這套智能推薦引擎的底座在運行時,不僅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讀者在受益,內容行業內最底層的創作者也在受益。

當數據分析出讀者喜歡在多少章節後見證故事的矛盾與衝突,或者分析出讀者更喜歡BE還是HE結局,基於這些數據的指導,作者的創作效率和準確度會極大提高。

對於中腰部作者來說,他們很難有頭部作者的一呼百應,在目前的競爭局勢下,加快輸出受讀者歡迎的內容,縮短網文內容生產和運營週期,是短期內他們展露頭角的最好辦法。

而當瘋讀以內容爲驅動力去支持和培養這羣中腰部作者,並把這些充滿潛力的創作者寫出的作品打造成未來的獨家精品內容時,內容成本和版權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而這些優質內容還會源源不斷地給平臺帶來更多高粘度用戶。

來自瘋讀的一個最近數據是,2020年6月,瘋讀小說的讀者平均每日閱讀時長超過110分鐘,用戶粘性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高粘度顯然促成了深度連接。當瘋讀憑藉底層技術,讓讀者、作者和內容形成這種深層連接和共生共創,以及通過中腰部潛力作者去撬動頭部作家對內容的壟斷時,一個新的網文3.0時代也正在到來。



04

殊途同歸,共生共創的網文大江湖


在網文3.0時代裏,打造瘋讀小說的母公司觸寶也在網文江湖,有了一席之地。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無論行業在付費還是免費的子題上有多大的爭議,其實都繞不過去一個更大的母題,共生共創的網文大江湖裏,企業的護城河和商業的本質邏輯,到底是什麼?

對免費平臺而言,觸寶二季度財報的扭虧爲盈,或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

當瘋讀小說App成爲市場中一匹黑馬後,觸寶也乘勝追擊上線瘋讀小說極速版,用新的玩法來拓展潛在流量,擴大自身的業務邊界。

當瘋讀小說極速版集聚了更垂直細分的人羣,成爲流量新抓手時,它又以其多樣的玩法滿足了用戶新的需求,與主產品瘋讀小說形成了協同配合,在流量入口上,這種把控力是驚人的。

而對流量入口的成功卡位,在這個賽季有了成果。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觸寶全球內容型產品全部都實現了同比增長。

這顯示是產品體系堅固的護城河。

而長期的潛力在於,在流量和業績實現雙增長之後,觸寶也在這個共生共創的網文江湖裏,搭建了一個包括平臺、讀者、讀者和廣告商在內的超級內容生態,而內容池和資金池的雙向流動,讓生態能夠更好地反哺最初的創作者。

這種反哺在於,中腰部的原創作者有了更多可以被看見的機會,也擁有更多可以撬動頭部、成爲精品的可能。

而更大的佈局在於,一個以網文爲起點的IP全產業鏈正在這個生態里加速成型。

財報數據顯示,受益於網文小說業務的增長,觸寶的遊戲業務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也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本季度遊戲收入佔總收入的45%。

遊戲與網絡文學用戶的高度重疊,讓雙方之間的IP形成了良好互通和增容的基礎。

一個衆所周知的事實是,網文市場空間巨大,而原創IP是遊戲、影視改編以及衍生品等衆多泛娛樂產業的起點。而作爲基石的IP,其品質和精細度決定了後續產業鏈條的深度和廣度。

而當網絡文學、休閒遊戲、場景化內容應用等潛在需求不斷被培育和強化時,觸寶也能在這種摸索和探尋裏,探底IP協同的創新價值,構建一個更加全面、立體化的泛娛樂生態。

說到底,網文江湖二十年風雨飄搖,不在於而今的格局到底是免費還是付費,而是在於一個流動的內容生態體系有沒有被建成,一個真正能滿足讀者需求的閱讀平臺有沒有走到臺前。

當技術成爲底層驅動,去改善讀者的閱讀體驗,當讀者真正迎來「書找人」個性化的閱讀時代時,就像當年的拼多多橫空出世,這個江湖格局不可能不被撼動。

尤其是,當後來者以更大的野心和更長遠的目光去佈局未來時,網文江湖的戰鼓,恐怕又一次要被敲響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