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学习(43)


今天老师分享了《论语》的1.13,15.8,1.14,20.3,主要阐述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行:“信近于义”“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君子食无求饱”“知命”“知礼”“知言。”

(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如果你的承诺合乎道义,你的承诺可以兑现;如果你的恭敬合乎礼节,就会远离耻辱;你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这样才能做事可靠。”

此章节孔子指出,“信”以“义”为践行的标准,“恭”以“礼”为实践的原则。承诺必合乎道义,才恪守兑现,恭敬合乎礼,就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说:“应当与某人讲的话,却没有对他讲,这样就错过了人才,不应该对某人讲的话,却选错对象对他讲了,这样就浪费了言辞。明智的人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辞。”

这章很明确的指出了如何讲话,对谁讲话,没有关照能力的人,就会说错话,办错事,所以要修养自己,不失人,不失言,良知清澈的人才能做到。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反应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认为,一个真正好学的人,不追求物质享受,勤劳敏捷,谨言慎行,结交有道德的人并向他看齐。孔子的教诲,在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今天有着重要的警醒意义!

(4)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君子说:“你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没有办法立身处世,你不能识别一个人的言语好坏,就不能真正了解他人。”

孔子在这章中重申了“知命”“知礼”“知言”是成君子,立身和知人的必要条件,对于今天的我们,成就君子的美好品格,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