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生活的现代人

文  林夕

      现在社会发展的这么快,我时常在想人的生活应该更精致一点,人呢应该活的更得更潇洒更通透一点,思想应该更活跃一点,这样才能保持在这社会里处世游刃有余。可是事实是发现越长大,越想深度融入社会的难度越大,而且更多的是自主性变差了,其次是接受能力变差了,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学会自欺欺人了,比起社会的残忍,更残忍的恐怕就是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生活的人。

这生活就如同写作一样,每天用着同样的一支笔,一个本子,坐在高楼里,一天有时写不出一段文字,即使写出来,而且这些文字,在经过研读之后又会被删去,总感觉写出的文字太过生硬。但是如果是将写作地点换在公园或是某个寂静的小竹林里,做出的文章又是不一样的,好歹有了点生活的气息和对美好的向往感。所以,对于每个人的生活而言也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方式,可是这样我们往往却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就像我,明明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最受大众欢迎,却还是只能用老套的语言执笔写着自嗨模式的文章。如果能真正地达到自嗨便也算是一种收获了,只是这种老套的文章有可能不是笔者自己的意思,更多的是一个人思想和经历的限定,就像一个人明明知道怎样能让生活过得更好,但如果他以往的经历告诉他现在也还不错,势必会折去他为之奋斗的动力。

有人会说,这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最多也只是维持现状而已,但是不切实际的自我满足就相当于慢性自杀。老王是我们街上一个很有名气的拉链修理工,手艺活还不错,听人说他已经干了30年了。他家里老婆出意外早年去世他还有一儿子,也有20几岁了,经常跟在他身边。平时他带着儿子只是在街边摆个地摊,设备也很简单,就一个小型缝家伙什纫机,一个工作盒,里面各种小家具。听邻居说老王的儿子没上过学,说是老王打算让其传承修拉链的手艺。听上去好像没错,但是实际老王从没让儿子上过手,只是在旁边盯摊,每当路人问起的时候,老王也只是憨憨的笑了一下,就说儿子没干过,怕做出来的活不上道,倒了门面,路人觉得有道理,也就没问了。几年前,老王攒了一笔钱,本来说是扩大门面,准备盘个店开成门面干他的手艺活,但是不知道从哪来了一个算命的找到他,给他说他儿子一定要赶在20岁之前结一门亲事,要不然多灾多难,后来老王不知道在谁的安排下掏了不少钱给儿子结了一门亲事,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谁知道还没过两年儿子跟人媳妇跑了。老王非常生气,加之自己身体因为年龄大的缘故,时不时的患病,常常花钱吃药救命,眼看着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才开始教他儿子学手艺,他儿子总给他说没个几十年他学不会,而且现在谁还摆摊,等以后有钱开个门面再说吧。老王每次听到儿子这么说就是一把老泪,他悔恨自己当初听信了算命的一句话,选错了路,他担心儿子今后的路也不好走了。没过几年老王去世了,剩下儿子一个人30岁了没有结婚,也没有工作,成天在街道里和几个妇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其实从这些事情的表面来看,我们很难发现是不是谁做错了什么,老王为了儿子健康谋幸福也没错,但他最后还是悔恨了,因为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算命的人说的话不可信,但他的思想的顽固性还是让他坚持了相信那算命人的话。他觉得儿子从没干过这活怕他干得不上道这也没错,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却掉进了一个溺养儿子的套子里,是他的自欺欺人,总想着以后他还可以,让他儿子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导致儿子看不起现在的活,失去了以缝制拉链作为生存途径的动力,最终还是浑浑噩噩的生活着。

这在我们的生活里也是在慢慢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用老人一句很普通话来开导自己就是“人不服老不行”,其实我觉得比起这皮囊上的衰老,思想上的衰老更可怕。我常常觉得我不喜欢现在一些家庭剧中透露给我的那种复杂家庭关系处理,比起这些我更喜欢看破案的,悬疑的。就连最近被炒得火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我都丝毫没有兴趣。当很多年轻人在选择看这种电视找自己的感觉时,我却觉得这种电视剧看多了容易被洗脑,可实际上难道不是电视剧只是电视剧,我又为什么如此抗拒,难道只是因为讨厌里面传达的一些和我想法冲突的一些观点吗?不知不觉里我又一次打着自己不喜欢的原因抗拒了贴近大众的一侧,活在自己的套子里,最重要的是,我从未试图去了解过那些被大众喜好的事物的一面,总是急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下结论。后来才明白,我们所在生活里抱怨的一切,皆是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掉套在自己身上的套子,而没有真正的了解过什么究竟是什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