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还觉得不满足,是怎么回事?

#Leo的日记# D223

你试过,吃饱了,但觉得不满足的情况么?

01

今天看《驾驭情绪的力量》里面说,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人进行「情绪化饮食」。

「情绪化饮食」就是指一个人并非生理上的饥饿需要,而是受到情绪的驱使进食,想在短期内为自己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说人话就是——为了“爽”而吃东西。

它有啥特点呢?

1)不饿,甚至已经吃饱的时候,心里仍然感到不满足,还是想吃东西;

2)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有热切的渴望,要么频繁地吃,要么大量地吃;

3)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或者之后,很想吃东西。

对照这几点,感觉……膝盖中了三箭。

这个时候如果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一派,可能就会说,这是因为人在遇到受挫的时候,就会退行到「口欲期」,也就是像婴儿一样,用嘴巴解决一切问题的状态。

但是这样归因的话,其实就有点无从入手,不知道该做什么来应对比较好。

02

其实呢,「情绪化饮食」本身不是个问题,而且对改变情绪状态还特别有用。

正所谓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或任何你喜欢的食物)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但是(这里不来个“但是”感觉不舒服),长期通过饮食来缓解情绪,那就会有副作用了。

因为,人对各种刺激都会慢慢地适应,也就是经济学常说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开始用一顿清汤火锅可以缓解情绪,后来就要一顿麻辣火锅,再后来两顿都解决不了……

严重的话,还会变成厌食症或者暴食症。

03

再往下看,就有点老生常谈了。

前面的问题怎么破,无非是要从情绪本身入手,拆解情绪,管理情绪。

所以只挑里面最有意思的方法来说——用正念的方式来吃东西。

同样是吃饭,但是用正念的方式,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食物和自己产生的接触上,去充分地感受自己正在“此时此地”,不错过食物的每一丝气味和味道。

这种练习,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保持觉察,当情绪一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04

看遍了各种情绪管理的书,最终就会发现,其实方法来来去去就那几个,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放在不同的场景下,用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最关键的不是知道方法是什么,而是如何把它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正念一样,吃饭、行走、睡觉、思考、沟通,如果可以做到每一件事都保持正念,那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需要管理情绪的瞬间了。

所以,就算中了三箭我也不怕,我有正念护体,哈哈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