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閱讀筆記(112/200)

2020年讀完的第112本書

時間:2020.8.23 耗時10小時

作者:赫拉利,用一種極宏觀的角度研究了世界歷史,而且還特別熱衷於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爲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這本書刷新了我很多認知,從人類的起源,經歷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對數字,記憶,石器,文字,語言,小麥,火,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智人,認知能力,虛構故事,文化,黃金,貨幣,金錢,資本主義,科學,科技,物理學,統計學,心理學,探索發現,世界,能源,原料,市場,國家,家庭等概念的由來進行了闡述,是一本科普性很強的讀物。


看這本書是因爲之前看了李錄的《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和中國》,裏面提到了《人類簡史》《未來簡史》《自私的基因》《槍炮病菌與鋼鐵》,下面接着看剩餘幾本。

從中學習到了:

1四大重要革命:

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讓歷史正式啓動。

大約12000年前,“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

大約500年前,“科學革命”可以說是讓歷史畫下句點而另創新局。

✔認知革命

大約就是在距今7萬到3萬年前,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這也正是所謂的認知革命。會發生認知革命的原因爲何?我們無從得知。得到普遍認可的理論認爲,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

✔農業革命

這一切在大約1萬年前全然改觀,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的心力,操縱着幾種動植物的生命。從日升到日落,人類忙着播種、澆水、除草、牧羊,一心以爲這樣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穀物和肉類。這是一場關於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農業革命。人類以爲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學者曾宣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由人類腦力所推動的進步故事。他們說演化讓人越來越聰明,解開了大自然的祕密,於是能夠馴化綿羊、種植小麥。等到這件事發生,人類就開開心心地放棄了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安定下來,享受農民愉快而飽足的生活。

✔科學革命

將人類帶到阿拉莫戈多、帶上月球的這段歷史進程,稱爲“科學革命”。在這場革命中,人類因爲將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新力量。之所以說這是一場革命,是因爲一直到大約公元1500年前,全球人類還不相信自己能在醫療、軍事和經濟方面再有什麼突破。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核心,其實就是能源轉換的革命。熱能轉化成動能

現代經濟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爲我們願意信任未來,資本家也願意將利潤再投入生產。然而光是這樣還不夠。經濟成長還需要有能源、有原料,但能源和原料有限,如果用光了,是不是整個系統就要崩潰?

然而,就過去的證據看來,所謂“有限”也只是一種理論。雖然這可能不太符合我們的直覺,但人類在過去幾個世紀的能源和原料用量激增,可供使用的能源和原料量其實不減反增!每次即將因爲能源或原料短缺而使經濟成長趨緩的時候,就會有資金投入科學研究,解決這項問題。這種做法屢屢奏效,有時候讓人更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有時候找出了全新的能源和材料。

工業革命讓人類社會起了數十種重大的變化,採用工業化的時間概念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著名的項目還包括都市化、農民階級消失、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對一般大衆的賦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權社會的解體。

2“客觀”、“主觀”和“主體間”的不同

“客觀”事物的存在,不受人類意識及信念影響。

“主觀”事物的存在,靠的是某個單一個人的意識和信念。如果這個人改變了自己的信念,這項主觀事物也就不復存在或是跟着改變。

“主體間”事物的存在,靠的是許多個人主觀意識之間的連接網絡。就算有某個人改變了想法,甚至過世,對這項事物的影響並不大。但如果是這個網絡裏面的大多數都死亡或是改變了想法,這種“主體間”的事物就會發生改變或是消失。之所以會有事物存在於主體之間,其目的並不是想存心騙人,也不是隻想打哈哈敷衍。雖然它們不像放射線會直接造成實質影響,但對世界的影響仍然不容小覷。歷史上有許多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都是這種存在於主體之間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錢、神、國家。

3火

早在大約80萬年前,就已經有部分人種偶爾會使用火。

火帶來的最大好處在於開始能夠烹飪。有些食物,處於自然形態的時候無法爲人類所消化吸收,像小麥、水稻、馬鈴薯,但正因有了烹飪技術,就成爲我們的主食。火不只會讓食物起化學變化,還會起生物上的變化:經過烹調,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就會被殺死。

人類能夠把獅子嚇走,能在寒冷的夜晚生火取暖,偶爾還能把森林給燒了。

4人類融合統一的三種類型

公元前的1000年間,出現了三種有可能達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相信這些秩序,就有可能相信全球的人類都“在一起”,都由同一套規則管轄,讓所有人類都成了“我們”(至少有這個可能),“他們”也就不復存在。這三種全球秩序

第一種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

第二種是政治上的帝國秩序

第三種則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商人、征服者和各教先知是最早跳出“我們”和“他們”這種二元區分的人。對商人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市場,所有人都是潛在的客戶。他們想建立起的經濟秩序應該要全體適用、無處不在。對征服者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帝國,所有人都可能成爲自己的屬民。對各教先知來說,全球就該只有一個真理,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信徒,所以他們也是試着要建立起某種秩序,希望無論誰都能適用。

5金錢

“信任”正是所有金錢形式最基本的原料。

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理想的金錢類型不只能用來交換物品,還能用來累積財富。

6帝國

帝國是一種政治秩序,有兩項重要特徵。第一,帝國必須統治着許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獨立的領土。

第二,帝國的特徵是疆域可以靈活調整,而且可以幾乎無限擴張。帝國不需要改變基本架構和認同,就能夠納入更多其他國家和領土。

隨着時間過去,對知識的追尋和對領土的追尋變得越來越緊密交織。

7科學與科技

許多的科學研究和科技發展,正是由軍事所發起、資助及引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陷入無止境的壕溝戰時,雙方都寄望科學家能夠打破僵局、拯救自己的國家。這些穿着實驗衣的人響應了這項號召,從實驗室裏大量推出各種令人咋舌的新式武器:戰機、毒氣、坦克、潛艇,比以往效能更高的機槍、大炮、步槍和炸彈。原子彈

8科技與死亡

科學革命的一大計劃目標,就是要給予人類永恆的生命。如果覺得永生不死似乎還是個太遙遠的目標,可以回想一下,我們現在的醫藥成就早就是幾世紀前所絕對不敢想象的。

對信奉科學的人而言,死亡絕非必然的命運,而不過是個科技問題罷了。人之所以會死,可不是什麼神的旨意,而是因爲各種技術問題,像是心臟病,像是癌症,像是感染。而每個技術問題,都可以找到技術性的解決方案。心臟衰竭的時候,可以用起搏器加以刺激,或直接用新的心臟取代。癌症肆虐的時候,可以用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細菌繁殖的時候,可以服用抗生素來解決。確實,現在我們還無法解決所有技術問題。然而我們正在努力。現在所有最優秀的人才可不是浪費時間爲死亡賦予意義,而是忙着研究各種與疾病及老化相關的生理、荷爾蒙和基因系統。他們也在開發新的藥物、革命性的新療法以及各種人造器官,這都能讓人類生命延長,甚至有一天終能擊敗死神。

納米科技專家也正在研發使用數百萬的納米機器人打造仿生免疫系統,讓這些機器人住在我們的身體裏,就能打通阻塞的血管、抵抗病毒和細菌、消滅癌細胞,甚至逆轉老化的進程。

9信用

人類就這樣在這種創業的困境裏困了幾千年,結果就是經濟凍結、無力成長。一直要到現代,基於對未來的信任,我們才發展出一套新的系統,才終於有辦法跳出這個困境。在這項新系統中,人類發展出“信用”這種金錢概念,代表着目前還不存在、只存在於想象中的貨品。正是“信用”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支未來、打造現在。而這背後有一項基本假設,就是未來的資源肯定遠遠超過目前的資源;只要我們使用未來的收入來投資當下,就會帶來許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機。

銀行家對於探勘探險的潛力信心大增,也更願意投入自己的金錢。這就是帝國資本主義的奇妙循環:信貸資助新發現,新發現帶來殖民地,殖民地帶來利潤,利潤建立起信任,信任轉化爲更多的信貸。

10會變大的餅

亞當·斯密讓我們認爲經濟是種雙贏的局面,我獲利就是你獲利。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同時享受這份變大的大餅,而且正因爲我這塊變大了,你那塊也會跟着變大。而如果我變窮,因爲我買不起你的產品或服務,你賺不到錢也會變窮。如果我有錢,你才能把東西賣給我,所以你也就跟着富裕。亞當·斯密推翻了傳統上認爲財富與道德彼此對立的概念,這下天堂的大門也會爲富人而敞開,而有錢也就是有了道德。在亞當·斯密這個版本的故事裏,人會變得富有不是因爲剝削鄰居,而是因爲讓整塊大餅變大了。隨着大餅變大,人人都能受益。這麼一來,可以說正是有錢人推動了經濟成長的巨輪,讓人人都得益,他們可真是整個社會里最有用的典範。

11有三種方式可能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生物工程、仿生工程與無機生命工程。

如果只有自然選擇,阿巴(發光的兔子)根本不可能存在。她就是智能設計下的產物。同時,她也可說是一個預兆。阿巴的出現其實代表着一股潛力,如果這股潛力完全發揮(而且人類沒有因此滅亡),科學革命很可能就遠遠不只是歷史學上的一場革命而已。這很可能會成爲地球出現以來最重要的生物學革命。經過40億年的自然選擇之後,阿巴可說是站在新時代曙光乍現的時間點,生命即將改由智能設計來操控。如果這種可能性終於成真,事後看來,到這之前爲止的人類歷史就能夠有新的詮釋:這就是一個實驗和實習的過程,最後是要徹底改變生命的遊戲規則。像這樣的過程,我們不能只看人類的幾千年,而要看整體的幾十億年。

全世界的生物學家現在都正在與智能設計這場風潮相對抗。智慧設計反對所有我們在學校裏學到的達爾文演化論,而且認爲既然生物如此複雜各異,想必是有某個創造者,從一開始就想好了所有的生物細節。生物學家說對了過去,但諷刺的是,講到未來,有可能智能設計纔是對的。

基因工程和其他各種生物工程可能有辦法帶來影響深遠的改變,不僅能夠改變人類的生理、免疫系統和壽命長短,甚至能改變人類的智力和情感能力。如果基因工程可以創造出天才老鼠,爲什麼不創造天才的人呢?如果基因工程可以讓兩隻田鼠長相廝守,何不讓人類也是天生彼此忠貞不貳?

12智人

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爲,實在沒有太多令人自豪。雖然我們主宰了環境、增加了糧食產量、蓋起城市、建立帝國,還創造了無遠弗屆的貿易網絡,但全球的痛苦減少了嗎?一次又一次,雖然整體人類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卻不一定能改善個別人類的福祉,而且常常還讓其他動物深受其害。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至少就人類的生存條件而言有了確實的進步,饑荒、瘟疫和戰爭都已減少。然而,其他動物的生存條件卻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遽惡化,而且就算是人類相關的改進,也還需要再長時間觀察才能判斷是否利大於弊,是否能夠延續。

13從前慢至高科技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們有許多本該會讓生活輕鬆省時又如意的發明,像是洗衣機、吸塵器、洗碗機、電話、手機、計算機、電子郵件等等。在以前,寄信是件麻煩事,得親手動筆、寫信封、貼郵票,還得再走到郵筒那裏去寄。想得到回信,可能得等上幾天、幾星期,甚至是幾個月。至於現在,我可以隨手就寄一封電子郵件,傳送到地球的另一邊,而且如果收件人在線,可能只要一分鐘就能收到回信了。我確實省下了所有麻煩和時間,但生活真的更輕鬆了嗎?

可惜事與願違。在傳統信件的年代,我們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聯絡的事纔會寫信。寫起信來也不是想起什麼就寫什麼,而是字斟句酌、考慮再三。而且,通常對方的回信也會同樣慎重。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個月來來去去的信頂多就是幾封,也不會有人急於立刻回覆。但在今天,我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封電子郵件,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響應。我們以爲自己省下了時間;然而,我們其實是把生活的步調加速成過去的10倍快,於是我們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這一段挺有同感的,很多高科技確實節省了時間,但同時也會失去一些味道)

最後,幸福快樂的日子,未來可期

在過去的500年間,我們見證了一連串令人驚歎的革命。地球在生態和歷史上都已經整合成一個單一的領域。經濟呈現指數增長,今日人類所享有的財富在過去只有可能出現在童話裏。而科學和工業革命也帶給我們超人類的力量,以及幾乎可以說無限的能源。不僅社會秩序完全改變,政治、日常生活和人類心理也徹底改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