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焦慮的姐妹們可以看下這部電影,療愈效果100分! 01 PART ONE 02PART ONE 03PART ONE


昨天下午月野大兔看了一部電影,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大家,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波特小姐》。


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裏面每一幅畫面都美的像浪漫春天裏的油畫,裏面每一個人都善良、可愛、純真、勇敢,尤其是女主角波特小姐。

你也許不知道波特小姐是誰,但是你一定認識一隻名叫“彼得”的小兔子。


沒錯,風靡全世界的彼得兔就出自波特小姐之手。

波特小姐出生在倫敦的一個富裕家庭。

父親魯伯特是個閒散律師,喜愛藝術,還是個攝影發燒友。母親海倫是曼徹斯特紡織業鉅商的女兒,在倫敦社交是她人生的全部。

但波特小姐卻沒有選擇那個時代一條更好走的路——她不熱衷社交,不關心時尚,熱愛繪畫和寫作,買下湖區農莊(據說波特小姐的農場現在依然保留着生前的原貌,好想去看看~),成爲農婦。

32歲初戀,41歲與兒時玩伴結婚,婚姻美滿,與先生在湖邊共度30多年,安然終老。

如此獨立、低調有個性,如果當時有熱搜,她一個人的蹤影,會承包一年的熱搜頭條。

我真的特別特別喜歡這位波特小姐,她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今天就想拋磚引玉一下,聊聊這位英國女性作家暨插畫家波特小姐。

透過波特小姐的一生,或許你會發現人生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分分秒秒,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就是對未來最好的交代。

01 PART ONE

喜歡波特小姐,不是因爲她插畫畫的好,而是因爲她至始至終有自己的主見,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會輕易被外界所動搖。

這位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女作家絕非平庸之輩,遠遠超越了當時社會對一個女人應有價值的期望。

她與那些熱衷家務、禮儀和社交活動的淑女閨秀們不同。雖然年齡不小,但並不會因此而感到焦慮,因爲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

母親告訴她,沒有人會娶一個滿臉是泥的女孩,而波特給母親的回答是她不會結婚,她不需要別人愛,有她的畫和小動物就夠了。

32歲,遲遲不嫁,否決所有相親對象,她對前來勸說的父親說的那番話,也讓我敬佩萬分,“我不想做個傻女人,隨隨便便嫁個‘合適’的男人,或是找個足夠有錢能照顧我的人。”


換做常人,面對這樣的壓力肯定向父母妥協了,向世俗妥協了——既沒有這份認知,又缺少這樣破釜沉舟的勇氣。

野大兔身邊就有很多女性朋友,曾經信誓旦旦說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她們雖然焦慮不安,但卻無所作爲,整日就是閒坐着,聊聊八卦,或是悲春傷秋,最後只能向年齡妥協,向生活妥協。

而波特小姐不一樣。她知道自己要成爲一名畫家,即使面對母親的冷漠、世俗的嘲諷,她內心依然篤定,不受世俗言論的影響而放棄原有的追求。

最後得償所願,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02PART ONE

你可能會說,平常人哪有波特小姐那樣的天賦和家境,當然沒有足夠的底氣堅定自己的夢想。

其實,波特小姐之所有“夢想成真”,除了天賦、家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出身優渥,卻從不貪圖享樂,而是懂得延遲滿足感,持之以恆的提升自我,朝着夢想大步邁前。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有一堆葡萄,有些人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喫,一直喫到最好的,把希望永遠留在前頭;有些人則相反,越喫葡萄越壞,喫到絕望爲止。

很顯然,波特小姐是前者。爲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在漫長的歲月中磨鍊好自己,等待機會。

原本她可以像其他貴族小姐一樣,養尊處優,安穩度日。可她心有熱望,立志成爲一名畫家,別人在社交的時候,她在畫畫;別人在聊八卦的時候,她在畫畫;別人在跳舞的時候,她在畫畫……

波特小姐把所有的專注力都用畫畫上,而不是渾渾噩噩過着大小姐的日子,喫天賦和老本,最終她如願出版了自己的童話書。

聽過這樣一句話:看一個人今後的發展如何,就看他對慾望的自控能力。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喜歡沉浸在無休無止的娛樂中,消磨大把時間,把要做的事情一推再推。

就像曾經的月野大兔,明明每天很擔憂很焦慮,也明明知道自己欠缺一項“稀有”技能,更知道自己寫作水平卡在瓶頸處,卻一直沉浸在刷微博、看抖音、看電視劇的娛樂中,想改變但只有三分鐘熱度,堅持不超過7天就打回原形。最終,換來的只是一個不快樂的糟糕的自己。

好在及時醒悟,每週堅持看1本書,寫1篇文章,跑3次步……把自己所有的專注力都用在自我提升上,提升寫作技能上,短短1年多的時間,由內而外開始蛻變,收穫了一個全新的自己,整個人變得更自信更溫和更有目標感。

03PART ONE

波特小姐還有一個良好的品質非常值得一說:縱然年紀不小,卻依舊散發着孩子氣和天真。

無數的姑娘在愛恨糾葛,柴米油鹽中丟失了自己原有的天真和浪漫。而波特小姐,在人生、畫畫、戀愛糾葛中一直都是忠於自己的內心。

她敢不依附男人而選擇不結婚,她敢反抗父母而選擇自己心中所愛,她敢不顧世俗的眼光而依然堅持做自己。

原因顯而易見——百年前的大英帝國,男權主義思想十分嚴重,不結婚,不依附男人,女人就會生活的很艱辛,代價太大,所以不敢折騰。

波特小姐之所以敢。因爲她有資本。

假如不是波特小姐在32歲時勇敢的踏出家門,主動尋找出版社出版她的繪本童書,那麼她只會是一個沒有收入,而不得不賴在家裏遭受父母親嘮叨的老小姐。

在二十世紀的英國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是社會主流,尤其波特小姐的父母一心只想往上流社會攀爬,嚮往跟王室貴族接親,家中唯一未出嫁的波特小姐的終生大事選擇權,自然成了他們手上掌握的最後一張王牌。

而波特小姐憑藉着自己拼出來的事業,名氣,資產,讓自己有底氣可以跳出父母的控制,世俗的言論,堅持要嫁給自己中意的對象,就算意中人最後不幸去世,她也不屑於將自己的終身屈就於其他男人。

這就是一個女人自我強大的重要性,在對現狀不滿時,有能力打破僵局,調整人生方向,去過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委曲求全,只能怨天尤人。

窮極一生都在追求獨立、自主的波特小姐,給世人留下了最好的“女性”榜樣。

不乞求、不依賴,也不高喊口號抗議不公,用自己的雙手和不懈的努力,贏得整個世界!

很多人愛波特小姐,不只是因爲她的畫,還因爲她活出了她們理想中的自我。

可能每個女人心裏,都藏着這樣一個自己:不討好世界,不要理什麼是非,做好自己。

我們都不想做一顆棋子,掌控在別人手裏,來去全不由自己。

而波特小姐的人生答卷顯示:你可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