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本質讀書筆記

寫正開頭的話,<商業本質>的作者是傑克·韋爾奇,號稱全球第一CEO,他寫過管理方面的暢銷書<贏>,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適合以下人羣閱讀:

1。想要了解管理或即將轉管理崗的人
2。做了一過時間管理遇到過問題的人
3。沒有管理經驗或商業化經驗的人不推薦閱讀,讀起來應該比較無感

本書可以幫你解決的問題:

1。如何把商業化的目標拆解成員工可以理解,可以感知的,並且可以激勵員工的目標。

2。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書中提到了“命運之域”的方法可以輔助解決對於工作迷茫人的困惑,同時提供瞭如何度過事業的低谷期幾種方法。

3。如何招聘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把組織中員工分爲三類(天才、流浪漢、小偷)不同員工的管理方式

4。如何打造團隊的信任感

以上是本書的大概內容,我讀這本書比較大的個人感受:

一個是對於人的認知,另一個是對於組織結構的運行規律的認知

一直以來我都比較關注和喜歡看社科類和藝術方面的書籍,我總是對於那些不同的情感,情緒及其內心的波瀾壯闊而吸引,而感動。他們讓我感受到了生命原本的力量,而我又能從這些力量中汲取自己所需的力量,這大概是我對人文社科類書籍最大的感受。

但如果選幾本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書(思維方式的改變),選出來的大多卻都是偏經管類的。

我一直覺得,社科類的書籍人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與長度,經管類的書籍更多的是讓你看清世界運行的規律,事物之間的底層的邏輯。

《商業的本質》是傑克·韋爾奇對過去十幾年商業變革的反思和總結,他在書中總結了一些商業世界應該遵從的一些商業的規則,提出了企業實現快速增長的六大突破口:

協同力、領導力、影響業績和成本的關鍵數據、快速敏捷的戰略制定流程、組織結構優化和領導者的心理素質。

不知道是大環境的薰陶還是自己的認知問題,以前一直覺得:

西方人做事比較講究就事論事,人際關係比較簡單。

所以我就以爲西方人的管理方式中應該很少出現‘’畫大餅‘’,打雞血,靠關係的這種工作方式,人人都是簽約精神的典範,都很負責的把自己的工作處理好。

看完這本書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第一章的協同力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筆墨來描述如何找到有內驅力的人,如何把公司的使命分解成每個員工都能感知的工作內容,讓每個員工都要想打雞血的一樣工作,管理者如何通過提升自己的領導力來感染自己的員工等。

以前一直覺得心理學家最瞭解人,後來聽完五商學院之後覺得商業世界對於人性的瞭解一定也不壓於心理學家,經常學完一課後就有一種:“擦,原來他們這麼做背後是有套路的!”真是無奸不商呀!”。

第一章裏面提到了很多種如何把企業的盈利目的轉換成員工爲之願意努力的使命和目標的方法,同時又針對於組織中常見的員工問題及員工的特點,給出了提升領導力的一些方法,及其最基本的業績考覈制度。

如果對心理學有一定的瞭解的話,整個章節看下來,就會覺得,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可一定都不輸給心理學家。

同時還會覺得,原來一直被認爲虛無縹緲的心理學竟然是如此的重要,這些人性的特點並沒有因爲文化的不同而體現出很大的差距,人性亦如此,這是我看這本書比較大的感受之一,這於我之前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看這本書第二個比較大的感受就是組織結構中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即事物運行的規律,這個認知是我在多次參與創業項目時感悟到的。

對於創業這件事情,我本來也沒有特別多的認識,只是儘可能的做好產品設計工作,但隨着參與項目多了,才慢慢發現創業也是有一套方法論和框架的,我把它稱之爲科學創業。

我的總結一套完整的創業方法論大概包括:

尋找創業機會,做競品分析,驗證你的商業模式,然後做產品規劃,做增長計劃,打造產品的壁壘。

我以前或多或少也知道這幾部分的內容,但都是孤立的看待它們,後來有機會獨立操盤項目的時候才慢慢把它們串聯在一起,串聯起來發現它們竟然像一個數據模型,每一個環節都是數據模型中的一個變量,每個變量的權重各不相同,每調整一個變量其它的參數都會跟着變化,很有意思。

其實很多創業團隊都輸在了這個認知層面,結果導致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錢,而商業本質的這本書,其實告訴我們的是良好的組織結構運行的底層邏輯。

因爲人性特點的共通性所以決定了組織結構遇到問題的共通性,而書裏提供了面對這些共通性問題時的處理方法。

德魯克好像說過管理是激發人的善意,之前一直不解,而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又都比較信奉簽約精神,但隨着對商業化運作手段的瞭解,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是非理性的,理性的人真的不多,這些從商家的各種促銷打折活動中顯露無疑了,那如果大多數的人都是非理性的,那管理是激發人的善意就變的更好理解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