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現金流遊戲的一些感受

據說現金遊遊戲是<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發明的,他是先發明瞭這個遊戲,結果大家對於這個遊戲的接受度好像不高,他又專門寫了這本書的,結果火了!

我很早就知道這本書了,但當時也只是讀了一半,幾乎沒什麼感覺。今年在有書APP又看到了這本書,就又聽了一遍,聽完之後比較大的感受就是關於資產和負債要搞清楚了,別把負債搞成了資產,比如車就是負債而非資產。

對於這本書好像也就這樣了,再也沒太多的感受了。

這次玩遊戲一共有七個人,一個銀行家,六個玩家,還有一個主持人負責講解。

遊戲開始的時候,每個人先要抽取身份,決定命運,像高考來了一樣。

我抽到一個門衛,左手邊的同事抽到經理,右手邊的同事抽到警官。

命運的安排。

抽完之後,主持人要求每人把身份卡上的信息寫在個人的資產表上(最開始主持人每人都發)。

資產表有四類信息構成:職業、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總支出、月現金流;而其中每個項裏又各自有小項,比如收入裏又有工資收入、利息、股利、房地產等,支出也是一樣。

每個人就按着拿到的身份填寫,填完之後我左右看看,每個人的信息竟然是不一樣的:

我門衛的身份工資是200,銀行存款是130,總支出是930,月現金流是560,經理的不管是總支出和月現金流都比我高出很多,警官的身份和經理又是不一樣的。

很現實社會的感覺,身份不同所對應的個人財務狀態也是不一樣,身份低收入就低,支出也就低,而身份高的兩方面也都比較高。

有點玩狼人殺抽到了一張平民卡,熱鬧是屬於他們的跟我無關了。

然後主持人宣佈規則:

這個遊戲又叫老鼠賽跑,每個人根據身份的設定從銀行家先獲得一定的錢(金額等於自己角色的月現金流+存款),我門衛的身份的金額就是690,有些人拿到了一千多,有些拿到了兩千多。

之後每人輪流開始擲骰子,根據擲到的點數走相應的格子裏(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老鼠),每個格子上有對應的操作(比如,額外支出、小買賣/大買賣、市場風雲、銀行結算日、孩子等)。

根據格子下面的對應的操作抽取卡牌,根據卡牌上的內容進行操作(比如抽到額外支出,就在額外支出的卡牌堆裏隨機抽取一個,如果抽到的卡牌上說,爲了提供生活品質購買了一個新手機,額外支出400,那就得從自己的整個金額中減去這400元),如下圖:

每個卡牌上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很多卡牌上的內容是可以每個玩家都可以參與的:

比如,在小買賣/大買賣中抽到一張現在某新公司上市發行新的股票,抽到卡牌的人可以按10塊錢購買,該股票的價格區間是5元~30元,這個時候如果大家想買的話,抽到卡牌的人就可以讓大家一起買,同時還可以加價(因爲只有抽到卡牌的人才能以10元的價格購買),當然不加價也可以,那就是幫着大家一起掙錢。

其中銀行結算日是個特別的格子,走到這個格子的或是越過這個格子的人,都可以主動找銀行家領一次錢,相當於現實社會中的發工資(金額等於自己的月現金流加存款,比如門衛的就是690元)。

遊戲的目的:

誰的月現金流大於了總支出,誰就算贏了,一開始每個角色的月現金流都是小於總支出,比如我門衛身份的月現金流是690元,總支出是930元。

而獲得現金流的方式隱藏在不同的卡牌裏,遊戲就這麼開始了。

每個人都按順序擲骰子,根據點數移動自己的小老鼠,然後抽取對應的卡牌,有人遇到銀行結算日錢開始慢慢變多,有人遇到額外支出錢開始變少,還有人抽到購房資格,一套房首期要付一定的金額,購入之後就可以收租金,還可以出售,但要支付的金額基本都在四千錢以上,每個人都沒那麼多錢,大家只能放棄。

還有人抽到股票購買權,一支股要30塊,至少要一手,一手就是100支,要3千塊錢,這對於總金額都不超過四千塊錢的人很肉疼,一輪下來無人購入任何資產。

轉機在第二輪,我左手邊的同事,抽到了二室一廳房子的購入權,首付要1000元,她的身份是經理,月現金流是一千五百多,現在手裏的金額是兩千多但她不準備要,我覺得房產很好決定出手購入,但經銀行家提醒她要加價把這個機會賣給我,加價到1500,她要賺五百塊錢。

當時第一輪下來我的總收入一共是2千多,1千5對於我來說太喫力,我跟她商量:

我不給她現金,如果這個房產賣出去收益的30%我都給她,大家雙贏。多好的機會,但她不同意,我猶猶豫豫中,右手邊的同事出價1600要購入這個房產。

竟然還有人來搶,這。。。

我立馬加了1650,她又喊到1700,我再加50,我每次只加50,最後加到1950時,她喊到2千,我立馬讓給她了,兩千塊錢對於現有總收入就兩千多的門衛來說這個支出太太太多了。

而右邊同事是警官的身份,她在支付了兩千之後卻還綽綽有餘,機會就這樣眼睜睜的從眼邊溜走了,左手邊同事轉手賺了一千錢,右手邊同事購入了一套房產,而可憐的門衛因爲太窮,啥都沒有,只能靠銀行結算日過日子。

第二輪之後除了有人購入房產還有人購入了股票,大家的總收入慢慢開始變的不一樣了,當然還有人支出大於收入。

門衛(我)的轉機來自於第三輪,第三輪的時候我抽到了一張股票購入權,股權價格是1~30元,而我現在可以以1元的價格購入。這完全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主持人提醒雖然這個價格很低,如果遇到市場風雲,股市暴跌這個股票可能會變成ST,會被清除。

銀行家又提醒,我購入的股票如果不想買也可以高價買給其它玩家,咦,原來還可以這樣,於是我鼓動大家跟着一起買一些,我以5塊錢的價格買給她們。

“股票的價格區間是1~30元呀,現價才5塊,一定會掙的,我鼓動大家!”但有些人還是覺得太貴,開始砍價,從5塊錢砍到了3塊,3塊錢成交。

我以一塊錢的價格購入兩千股,其中一千股留給自己,另外一千股由其它五個玩家分配,這一倒手賺了一千塊錢,算是門衛月工資的兩倍。

感覺有遊戲有些意思了!

這個時候情況出現了另外的變化,有人走到生孩子的格子中了,根據遊戲的規則,孩子算是支出,根據角色的不同每個孩子的支出各不一樣,以門衛的爲準,一個孩子每個月固定支出70元,而有些角色卻是幾百。

現實的既視感還是很強的,窮人家的孩子,沒錢報班,沒錢出去玩,沒錢買各種玩具支出自然就少。

雖然三輪已經結束了,大家的總收入也已經開始慢慢變的不一樣了,但每個人的月現金流卻都沒有變化,總支出倒是因爲有人有了孩子變多了,但這個遊戲的目的規則是:

你的月現金流大於你的總支出時纔算贏。

每個人的錢變多了,是沒用的,爲什麼錢變多了現金流卻沒有變多呢?

現金流是什麼?當時主持人並沒有解釋,主持人拿現實舉例,錢變多了,消費也變多了。

你收入5千的時候,你的支出可能是3千,不算多也不算少,當你收入2萬的時候,你的支出還可能是3千嘛,很大可能都不是,可能是支出就變成1萬多。

以前收入5千的時候省着點都花3千,現在2萬花1萬應該不算過分吧,留一半呢!

3千對於5千,支出佔比0.6;1萬對於2萬,支出佔比也是0.5,好像也沒有好到哪裏去,不是嘛!

門衛家有個孩子月支出是70元,經理家有個孩子月支出是240元,這些支出在他們所處的環境、身份、階層中都覺得是必要的且不可缺少的支出,經理家的孩子月支出能不能變成70元?抱歉,在現實社會中基本不太可能。

你在月收入5千的時候,你買100多塊錢的牛仔褲,覺得挺好的;你在月收入2萬的時候,你買300多塊錢的牛仔褲,算是膨脹了嘛?

你可能會很苦惱的說,真不是我不想買100多的牛仔褲,是能看到上眼的都300多,就這一條,還是他們家相對便宜的呢,那五六百的到處都是我都不捨的買。

你的確沒有膨脹,只是隨着我們身份的改變,環境的改變,收入的改變,你消費習慣,消費的方式都會跟着改變,所以雖然大家的收入是變多了,但是月現金流一點也不會變化。

錢真的是靠存下來的嘛?

而就在這時,情況出現了變化。

之前生了孩子的同事,抽到了一張類似於國債購買權,這個國債不像股票有浮動的價格區間,它是固定的價格:1200,一年有一定的利息,除此之外它可以增加10元的月現金流。

這是幾輪之中第一次出現的可以增加月現金流的卡牌,雖然可以增加月現金流但很少且1200的價格也不便宜。

三個同事沒有買,我和拿到卡牌及另外一個同事都購入一些。

之後又陸續有同事抽到可以增加月現金流的卡牌,以房產類的投資爲主,但房產類的投資對於本金的要求太高,只有幾位身份高貴的玩家有資格買。

大概第五輪下來,六個玩家中有三個玩家配置了房產,股票基本每家都配置了,而只有三家增加了月現金流,同時有四家總支出增加了(三家是因爲有了孩子)。

之前聽上海的一個朋友說,他們家孩子一年大概要花費10萬,一歲的時候,一天奶粉錢就是100,剛出生在醫院住的,一天一千多(孩子早產不健康)。

而一個在合肥的朋友說他們家孩子現在10歲了,一年的培訓班加起來大概就3-4萬了,之前在北京幼兒園費用一年就5萬,還是非常普通的幼兒園,像小金星、紅黃藍光幼兒園費用得7-8萬;

孩子就是固定的支出!

就在這個時候,我右手邊的同事抽到了一張股票買賣交易卡牌,正好是我當時以一塊錢買入的股票,現在可以以30塊錢的價格賣出啦!

這個股票每個人手裏都有,大家一合計,紛紛選擇賣出,我一共一千股全部賣出了,獲利三萬,總金額穩居第一。

大家買完股票之後,輪我擲骰子,按着骰子的點數走,結果這次走到失業方格中。

失業方格的要求是兩輪不能再擲骰子,剛賺了三萬多,就這樣了,禍福相依呀!

市場上有人開始求購房屋了,也有人要出售房屋了,大家都在各種計算後開始倒騰看看哪些操作對自己有利,但擲骰子的點數是隨機的,每次抽到的卡牌上的內容也是隨機的,信息其實非常的不對稱,而自己的錢又是固定的,機會來了,本金太少抓不住,有錢了又沒機會,有的時候還要支出。

很快兩輪就過去了,在第二輪別人生孩子我還隨了份子錢,三個人有孩子,各隨了100元,10元,10元,同時以20元的價格買入了二手的股票。

在第三輪的終於又輪到我了,按着骰子的點數走,這次落到了小機會/大買賣方格中,果斷抽了一個大買賣卡牌(小機會和大買賣是兩堆不同的卡牌,抽取大買賣對於金額有要求,最低不能少於六千,少於六千錢只能抽小機會里面的卡牌,它們的區別就是小機會就是小的機會,當然風險也小,大買賣就是機會很大,當然風險也很大,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抽到的這張大買賣是某公司正在找公司合夥人,如果要加入的話需要注入兩萬五的資本,回本是月現金流加一千,同時上市之後銀行家會按門衛現在收入的十倍返還。

雖然我(門衛)二輪沒有機會擲骰子,但之前的股票賺了三萬,立馬決定成爲該公司的合夥人,這樣我的月現金流一下就變成了1570元,遠遠超過了960元的支出。

小小的門衛搖身一變月現金流大於支出了,首先跳出了圈層。

月現金流是什麼?爲什麼月現金流大於支出就跳出了圈層了呢?

這個時候主持人其實一直都沒有告訴大家月現金流是什麼概念。

工資算現金流嘛?

月入兩萬,支出1萬2,這個算嘛?這個不算,爲什麼呢?

因爲工資收入是會中斷的,稍微那一天不工作了現金流就沒有了,雖然現金流沒有了但是支出卻還是在的。

所以這裏的月現金流指的是穩定的現金流收入,而那些纔是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呢?

房屋租金算是吧,股票收息呢,不算,因爲股票的波動性太大。

基本穩定的國債、儲蓄、保險中的分紅保險,這樣基本可以保本的又可以帶來利息的算。

作家出書,每本書賣出去之後的收入也部分算,因爲書的銷量波動不太大。

那總結下來就會發現,穩定的現金流基本都算是一個被動的收入,就是除了主動工作獲得的收入之外的另一部分的收入,如果這一部分的收入能夠覆蓋平時的總支出那基本上就可以說你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裏特別強調了資產和負債,

作者的定義,資產是那些可以錢生錢的東西,而負債就是純粹是花錢的東西,比如車,每年在車上買的錢是多少它給你帶來的收益是多少。

爲什麼要強調資產和負債?

作者的觀點,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富人,你想跳出你的圈層,就必須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資產,讓這些資產帶來的收益大於你的支出那你某種程度上就成爲了富人了。否則你收入再高都無法跳出現在所在的圈層,因爲收入越高對於的支出也會越高,而很多收入是不可持續的,一旦不工作了立馬就斷掉。

所以說中產很辛苦,向上看爬很不容易,但是掉下來很容易。

那如何讓我們不那麼快掉下來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哪些可能會導致我們收入中斷的意外的事故,常見的這些意外事故就是:疾病、死亡,解決這些意外事故最好的辦法就是買保險,用很少的錢撬動很大的槓桿。

除了這兩個身體意外事故之外,另外的意外事故就是職業發展意外,之前在知乎上回答過【爲了40歲不失業不無奈,從30歲開始應該做什麼?】的問題,當時我的回答是:

一、要有打造個人品牌的意識了:

30歲已經有一定的積累了,可以輸出一些東西了,不能光顧着埋頭上班,應該多向遠方看看,藉助現有的平臺有意識的打造個人品牌,在行業發聲,爭取讓多個平臺給你背書,防止出現從某個平臺上出來之後,發現自己屁都不是。

二、要有嘗試副業的意識了:

爲什麼要嘗試副業?一是因爲現在經濟不好,二是因爲現在科技的發達每個行業的生命週期變的越來越短了,而人的壽命卻越來越長的,這樣會出現的結果就是:

未來很多人可能會在中年失業,所以現在就要在有了一定的個人品牌之後嘗試副業的可能性。

除了這兩項還有保持健康給自己買保險和要有資產配比的意識,這裏就不說了。

打造自己個人品牌和嘗試副業的意識

是我創業過好幾次得出的感受,你在一個平臺的時候因爲公司平臺的背書和自己崗位的背書,在其它人看來好像還挺那麼回事的,一旦離開了平臺,個人品牌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如果之前進的還不是大廠,那這種情況就更加的加劇。

其實能給我們背書、我們可以調動資源的大概其實可以分爲幾類:

家族系、校友系、公司系(特指大廠,阿里系、百度系、華爲系等)

如果沒有這幾個資源,那如果想跳出圈層就得打造自己個人品牌或許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以上就是第一次玩現金流遊戲的一些感受:資產、被動的收入、穩定的現金流、個人品牌、副業,整體來說非常的好,有機會準備組織朋友們多玩幾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