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塔天王晁蓋之死

托塔天王晁蓋的死,是刻意的,也是必然的。

爲什麼說是刻意的?

自打宋江上梁山後,對外的征伐都是宋江帶的隊,且頗具成效,壯大了梁山的隊伍,擴大了梁山的影響,宋江的威望如日中天,這對晁蓋來說,即尷尬,也不是滋味。

有幾次下山,晁蓋提議自己帶隊,結果被宋江以“山寨之主,不宜親出”爲由,給駁回了,而攻打曾頭市這次,晁蓋是鐵了心要親征,宋江等衆頭領也不好再勸。

遺憾的是,這次攻打曾頭市,史文恭設計,放了一隻冷箭,賺了晁蓋,且是毒箭,回到山寨後不久,托塔天王晁蓋就歸天了。宋江也曾多次下山,受過傷,但於生命無礙,而晁天王一親出,就歸天了,作者的刻意痕跡一望而知,當然,這也是故事的需要。

爲什麼說是必然的?

水滸的歸路,或者說作者的歸路都是“招安”,前期一大堆的鋪墊都是宣泄內心的懷才不遇,而期引起統治者的重視,進而達到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目的。目的確立了,那麼通過目的道路上的阻礙就得清除。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生在江湖的晁蓋對朝廷看的更透徹,而處在官場的宋江對朝廷任抱有希望。

晁天王歸天后,宋江將聚義廳改成忠義堂,這是兩代梁山泊主的交替,也是義忠的轉變。

水滸開篇之時,赤發鬼劉唐就跑來走了晁蓋一個消息,晁蓋聽後,聚集智多星吳用等七人截取生辰綱,從此,梁山開啓了聚義的歷程。若這個消息走給了宋江,宋江斷然是不會去截取的。

晁蓋出生江湖,對官府朝廷並無好感,但義氣盈天,想的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當然也是這麼做的。晁蓋打心底是不想,也不願招安的,這從晁蓋死後遺願(若是有哪一個捉得射死我的人,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就可以看出。如果晁蓋不死,水滸很難走向招安,所以,晁蓋必須死。而晁蓋死後,梁山開始走向招安。

晁蓋死後不久,梁山泊迎來了自己的巔峯,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完成一百又八好漢的歸位。

若以晁蓋的死爲分水嶺,則前半部分是在聚義,匯聚天下英雄好漢,何其壯哉,後半部分是在向忠,帶領梁山壯士漢子走向招安,何其悲壯。

所以,托塔天王晁蓋的死,是刻意的,也是必然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