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辦公室主任的離職感言,超實在,超多幹貨

朋友們,我要走了,

要離開這個辦公室主任崗位了。

在這離別之際,回顧多年來的辦公室工作歷程,

感慨良多!

    我的工作單位共有下屬部門20多個200來號人,在我們這小地方是個大部門,有着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作爲這樣一個單位,辦公室主任崗位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辦公室主任在人們心中一貫與“成熟、穩重、資格老、會辦事”等等詞語劃等號。三年前,當我以不到三十的年齡提爲辦公室主任崗位時,讓大部分人大跌眼鏡。說我關係硬的有之,說我會拍馬的有之。回想此事,讓我感嘆不已。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機關單位內到哪個部門工作對個人前途有利?那我會說,去辦公室吧,這是鍛鍊人的地方,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會碰到,與領導接觸的機會也多,機會也必然比其它地方多.如果有人問我,再給你一次選擇機會,你會選擇到什麼崗位?那我會說,以我本性而言,我肯定不會選擇到辦公室,尤其是辦公室主任角色.因爲那一角色有時真的不是人能幹的.

也許有人說,你小子有多大能耐,幹出了多大的成績,開口盡說些大話.那我告訴你,我已把辦公室主任的職責與權力發揮到了極至.在我們單位,除了局長,其它人員的用車.招待等事務一切由辦公室決定安排;局長在決定重大事情前,必定徵求我的意見;副局長在決定某些工作前,也要徵詢我的意見;下屬單位大部分的科長在開展某項工作前,必定先與我溝通協商,纔到局長那兒彙報.

    從三年前大家心中的毛頭小孩到現在的核心人物,轉變過程中經歷的甘苦,非一言能道盡。

    能形成當前工作如此良好的工作局面,對我來說也頗感意外.但深入分析自己潛意識下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措施,我認爲這一結果也在情理之中.我想用我的禿筆,粗略的描述一下某些本人已經在實踐的並取得成效的工作理念,希望與同行探討,也供後進參考.

關於角色的定位

    俗話說"不在其政,不謀其位".沒有當上辦公室主任前,我從來沒有想到當好這一角色是如此之難.當我擔任辦公室主任角色時,在本單位內中層幹部中我的年齡最小,資歷最嫩(我能擔任這一職務的原因下回說),周圍盡是持懷疑的眼光.如何服衆,是我的當務之急.

    我深入地剖析自己的優勢與弱勢,疏理單位內部的人脈關係,分門別類,定位自己的角色.針對領導層,確定爲"服務型和參謀型"角色,力求做到:領導還沒有想到的,我已想到;領導已想到的,我已在做;領導給任務時,我已做好或正在做.針對中層幹部,確定爲"服務型和監督型"角色,力求成爲其它部門開展工作的後勤部,指揮部和決策部。

    現在回想起來,參謀角色真不容易當。作爲參謀者,其思維層次必須等同於或高於服務對象,不然,這一角色不可能發揮出什麼作用。當時也沒有象現在這樣系統地思考這些問題,許多時候都是憑着直覺行事。但內心深處還是放着一根標尺,那就是把自己當成局長來思考一切問題、謀劃一切工作。當把自己知識儲備、能力水平與局長崗位要求一比較,我才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總的來說,存在着管理知識極爲缺乏、行業發展趨勢掌握得不深、單位內部情況瞭解得不夠全面等問題。問題找着了,努力方向也就明確了。之後,在工作之餘,我刻苦鑽研管理學、經濟學及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廣泛地與幹部職工進行接觸溝通,使自己對領導的處事、用人等管理方式有了更爲清晰地認識,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了更爲準確地把握住,並全面地掌握了單位內部的基本情況。每次與領導探討問題,我都能準確而迅速地把握住他的本意,並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評價。

    如何取得廣大中層的認同,對我來說是個考驗。我認爲,在政府機關單位,中層幹部的作用遠遠大於副職領導的作用。沒有這些副職領導,機關的工作效率肯定還要高。我把這些中層劃分爲三類,一是朋友型,平時關係本來就較好,這類佔小部分;二是普通型,平時關係一般的,這類佔大部分;三是反對型,內心對我有排拆的,這類人較少。對這三類處理原則是依靠朋友類,爭取普通型,緩解反對型。相處的載體就是有關業務工作。有人會說我在拉幫結派,其實也沒有那麼回事。工作中,我圍繞全局大的活動或重點工作,向領導借勢、借權、造勢,充分發揮辦公室的龍頭作用,整合有關部門的力量,來共同推進工作。就個人來說,我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和服務觀念,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做好工作爲最終目標。認真的工作作風和無私的工作原則,逐步得到了廣大中層的認可。

關於與領導相處問題

    古人云:物以類聚(或志同道合).對此我的理解是,產生"聚"或"合"的原因在於他們具有相同的價值觀.與領導相處的道理也相同.這是能否與領導得以友好持續相處的基本條件.有人也許會說,這樣做不就是要對領導阿諛奉承嘛,那我告訴你,如想有所發展,你別無選擇.

    與領導相處久了,關係好了,這時大多數人與領導說話就隨便起來了.我認爲這是很危險的事,一不小心,你就會在領導心中造成不良印象.我始終認爲,領導就領導,不可能徹底成爲朋友.與領導之間的關係,要始終保持一小段距離,維持適合的度爲好.

    領導不可能喜歡身邊的人都是應聲蟲,有時當他的觀點或工作措施不是很合理或適當時,我們也不應完全拋棄原則來迎合領導,不然,又會顯得你毫無主見.這時自己的觀點必須亮明,但領導執意那樣,你只能照辦.

    我認爲,在現有體制下,要做一個優秀的辦公室人員,除了上續的“奴性”特質外,還應具備“無我”品質。作爲輔助性質的辦公室人,既是前鋒人員,又是幕後人員。怎麼理解?就是事事要了解在前,思考在前,當工作做好了,功勞當然是領導的,這是領導英明決策的結果。與領導爭功,這是辦公室人的大忌。能否耐得清貧和寂寞,對辦公室人員來說是一個考驗。    我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多年,由於個性的保守及辦公室部門的性質,我的工作能力等情況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瞭解。這也是我當上辦公室主任職位而讓大部分人跌破眼鏡的根本原因。

關於與同事相處問題

    與領導相處比較,我覺得與同事相處更難。在領導面前,你只要做到言聽計從,一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而由於辦公室的特殊性,全局大的活動大都由辦公室牽頭,辦公室往往成了領導角色,如何使相關同事言聽計從、如臂使指,確實讓我頗費心思。我顯然不可能把工作中出現的所有矛盾都向局長反應,不然,作爲綜合協調者連這一點作用都不能發揮,在領導心中必定造成不稱職的印象。因此,我重點抓住了事前策劃這一環節,來確保與同事的有效合作,共同推進工作。在每次大的活動或重點工作部署前,我都進行詳細地研究,細緻合理地分配任務,盡力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會議中借領導的口,把各項任務給予分派佈置。在實施過程中,我則以監督者的角色,針對每個人分配到的任務,隨時進行詢問督促,控制工作進程。

    在機關單位,資歷真的很重要,許多時候論資排輩也是這種遊戲環境中體現公平的方式之一。雖然我的資歷在單位裏面較嫩,但並不表示我對前輩都需要點頭哈腰。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做到自信、自尊、自愛、自重。因此在與同事相處過程中,我始終秉持相互尊重、不卑不亢原則。大部分的同事還是理解我這一角色處事的難處,對於我的工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但個別人不老不嫩的同志由於其自身個性、部門利益等因素參雜,有時也表裏不一,當前接受了任務,一轉身就忘得一乾二淨。抱着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在自己溝通協調無效的情況下,我先向分管領導反映,通過分管領導施加壓力,再次無效那隻好向局長彙報了。

走出迷茫---(與朋友共勉)

工作與生活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這兩個不同的環境中處事方式仍有相同之處。生活中許多人都曾有這樣的經歷,當出現大霧天氣,車輛在公路上行駛如蝸牛行走;當走到陌生的環境中做客時,我們總是自覺地做到慬言慬行。爲何會如此?因爲大霧迷住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對前進的方向難以作出明確判斷;因爲朋友陌生,我們對其的性格、愛好、處事方式無法準確把握。情況不明,必然找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勢必難以採取有針對性地措施。

工作中也是如此。作爲辦公室工作者,如果不具備深厚地行業理論知識,不能全面瞭解本部門的基本情況,很難相信他能有效地服務全局;如果不能對本部門大部分工作人員的秉性有深入地瞭解,很難相信他能有效調和與其它幹部之間的人際關係,融入工作大環境。當我走進辦公室之後,我總是不斷在內心捫問自己,按目前的工作狀態,三年後我的學識會提高嗎?我的工作能力會提升嗎?認準目標,緊抓不捨。我始終堅信,只要付出了,總會有回報。

如何安內與攘外的問題,說回來就是如何處理領導、辦公室內部、普通同事等三個層面的人際關係問題。對此,我在上面也談了不少自己的原則性見解,但是許多朋友看來還是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呵呵。爲了使大家能更明確地理解我的觀點,我準備先回答幾位朋友的問題,再從中稍加分析,這樣效果可能會好點。

“衝動之下給市上一把手領導打了電話,表達了願望,不但沒調出去,反而讓局長知道了~`不知該如何是好。如何應付未來?”

首先,不得不佩服你的勇氣。呵呵。再者,建議你今後做事要沉着冷靜、謀定而動。第三,不必要對外界或領導的看法過於看重,在他們眼中,你只不過是不成熟的孩子,也只是增加了大家飯後的談資而已。最後,我想,如果你沒有特殊的背景關係,“如何應付未來?”解決方案也就三個。一是進一步處理好與本單位主要領導的關係,努力成爲領導的貼心人,通過身邊的領導帶動自己走出一條路子。二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加強學習,積聚力量,等待機會(如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等途徑)跳出本部門。三是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力求成這一行的專家,擴大在內外部的影響力,其它單位必會向你拋出橄欖枝。

方案二我想沒有再解釋的必要了。方案三由於我自身有先例在,所以覺得是有可行性的,關鍵還是要耐得得枯燥與寂寞,有恆心。對方案一的認識我想重點說一下。

我認爲,領導選擇辦公室主任必有其原則條件。選擇資歷老的,必是看重他在內外部門的協調能力;選擇資歷嫩的,必是看重他在工作上的執行力和培養上的可塑性。作爲年輕人,如何被領導賞識,除了自身應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外,還需要一點技巧的。

社會上都說:朝中無人難當官。此話很有道理,但也並非絕對正確。爲官者,他們心中都有給自己備條後路的潛意識,都想培養出自己的門生弟子,以備後用。當沒有嫡親或庶親可培養時,就會尋求其他的可造之才。社會上有嫡親或庶親當官的人畢竟只佔少數,這也是爲何還有如此多的人沒有什麼特殊關係也能上去的原因。作爲辦公室工作者,就成了近水樓臺。

要想領導賞識你、認定你,也並不容易的事。因爲影響一個人的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管如何,在領導有着正常思維的情況下(特殊的不按常理出牌的除外),我想做到以下幾點,領導對你的看法應該會有所改觀。

一是要有穩重地處事風格。

領導最忌下屬做事不穩當。我的性格是保守與開朗兼具,行事保守,與人相處開朗。我這人最喜歡與女孩一起玩,呵呵,在單位中與幾位女孩關係很好,在辦公室摟摟抱抱也是常事。後來,但爲了適應環境,爲了適應領導的風格,我收斂了。在工作時間內,我絕不與女孩子說過分的話,做過分的事,與一般同事交往,也平和、沉穩以待。要理性對待,不能隨性而爲,這是基本要求。

二是要有反應敏捷的腦子。

要留心領導的處理風格,要留意他的話外涵義。這很重要。但這也是最難做到,最難用言語表達出來。領導可能有時會突然問你個問題,如果你應答得當,必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反之則不然。我記得有次領導突然問題我,張五倒底是誰?我內心忖道:張五不是某科室副科長嘛,你怎麼會不認識?我就隨口照此回答,結果領導默然不語。與領導分別後,走在路上想了一想,不對呀,領導絕不會明知故問,他應該問的是張五倒底有什麼背景關係。後來,我通過其它場合隨意地自然地說出了這個最終答案。呵呵。

三是看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種個人能力,要培養這種能力,我看只有通過學習這一途徑來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