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学习(58)


今天老师分享的是《论语》的2.17,3.15,7.24,主要讲述的是为人要不自满,承认一个人的认知有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对礼的敬慎“入大庙,每事问”;孔子教人无所隐惜“吾无隐乎尔”。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我对你的教诲,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真知的人,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知,所知的局限性,而不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如同《道德经》所讲: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一个人只有不自满,才能始终从外界吸取能量。

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也说过:“Stay hungry,Stay foolish",常保饥渴求知,常存虚怀若愚。

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也说过:“时代发展的太迅速了,单凭我个人的力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必须依靠几十万华为人的聪明才智,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所以说,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的谦卑之人,拥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这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才能每天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2)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zou)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进入祭周公的太庙,每件事都详细询问。

有人说:“都说鄹大夫的儿子懂得礼节,到了太庙,还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礼呀。”

孔子熟悉周礼,来到太庙,却尊循礼节,每件事都详细询问,展示了孔子愈知愈问,真诚好学的态度。

(3)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不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你们认为我有隐藏吗?我对你们大家没有任何隐藏,我没有什么行为是不和你们一起的,这就是我的为人啊!”

孔子这句话用双重否定来做极为肯定之辞,语气强烈,足见孔子的坦诚。

孔子把自己的知识学问道德文章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弟子,弟子却担心孔子有所保留,所以孔子做了这番解释。

孔子的“吾无隐乎尔”跟阳明先生的临终遗言“此生光明,亦复何言!”是异曲同工之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