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資是自己”,這不是亂花錢的藉口

“最好的投資是自己”,這不是亂花錢的藉口

這大半年身體總感覺不太舒服,然後拖了很久纔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缺少運動,飲食不規律,醫生建議靜養+中藥治療,接下來開啓藥罐子生活。

對我來說,是一個噩耗,真後悔沒有早點就醫,還好沒拖到需要手術的地步。

發了朋友圈,發現一半的朋友同事都說有類似情況,身體覺得有丁點兒不舒服,但一開始壓根沒檢查過。想想真是,都知道健康最重要,但身體不出問題,我們總習慣把健康的優先級降低,把工作、娛樂、交友提前,這就是人的本性吧。

從醫院回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平時我們總說,有錢要先投資在自己身上,可投資自己到底是在投資些什麼?買昂貴的護膚品、保養品、衣服,就是在投資自己嗎?

這些當然也是一部分,但我覺得其實更重要的是以下3點:

1. 投資自己的外表

投資外表並不是全身名牌,而是整個人看起來乾淨、舒服,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好,能加分。舉個例子,穿着得體、適合自己風格的衣服,定期更換鬆垮、變色的舊衣服;認真保養皮膚、讓自己顯得有氣色;管理好自己的身材,讓自己看上去健康有活力。

2.投資自己的頭腦

投資頭腦,並不是指瘋狂買書、瘋狂報班、瘋狂買課,更重要的是買了書之後真的要看、買了課之後認真去學、學習之後真正應用。

說起來簡單,其實很難。

看到有些博主分享,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學習理財、英語、健身等等,方法都大同小異,可以先尋找免費資源靴子、參加學習型社羣、結交喜歡學習的朋友,然後再買書、買課、知識付費。

另外,你要知道自己學習最終想達到的是什麼?學英語,你是想提升職場競爭力,還是想出國旅行交流無障礙?學理財,是想提高生活水平,還是獲得生活的選擇權?滿目學習一般都很難堅持下去,有目的的學習纔是真的投資自己。

3.投資自己的健康

不是亂買保健品、辦幾千塊的健身卡就是在投資健康。

愛惜自己的身體,有問題及時就醫,定期檢查;規律作息;買好的食材做飯,喫得更健康;買好的牀、牀品,提升睡眠品質;堅持健身,讓運動成爲生活的一部分。

相比這些,你辦完就再也沒用過的健身卡,不是投資而是負債。

千萬不要把“投資自己”當成空話、口號,也不要把亂花錢、買買買當作投資自己的藉口。

投資自己前,先學會判斷是“需要”還是“想要”?

哪些對你來說是最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