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主動戰勝焦慮

一開學,神獸回籠,每個老師都面臨着很多項工作,如何將每項工作有序高效的完成,還真需要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

工作一多,人難免就會有畏難情緒,有了畏難情緒,就會拖延,拖延產生焦慮。人就會在潛意識中擔心我還有啥活沒幹呢,但就是不想去幹。在要乾和不想幹中掙扎,耗費自己的能量。

在面臨同樣多工作的人中,總有人會將工作乾的出色,據我觀察,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積極主動。

今天將網報信息全部升級完成,開始登記新生信息着手預防接種證的查驗。往年我都是等不急老師們把信息電子化,因爲電子化基本得要過兩週時間才能拿到,而我的工作需要提前完成,我就是一個不願拖延的人,一旦有工作沒幹完,心裏老是惦記着,心裏一旦有事就會焦灼。還不如早早幹完,心裏就放下了。

今天我去一年級辦公室找老師收集新生信息,早早將制式表格打印出來,本打算要老師的手寫稿進行抄寫。在管孫老師要手寫稿時,我說明了我的工作流程,孫老師說,“鄧老師我有電子版你要嗎?”真是有點意外,驚訝的說:“你有電子版?”那當然太好了,有了電子版,我就可以修改,轉換成我所需要的信息了。太高興了,她立即拷貝給了我。別的老師說學校沒要報電子表格啊!其實每年都得這麼去做,孫老師積極主動儘早完成工作,爲她爭取了更多的可以支配的時間,也爲各位同事提供了工作的方便。更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幸福指數。不再爲擔心這個活沒幹而焦慮。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將積極主動定位爲個人願景的原則。弗蘭克爾在獄中發現了人性的這個基本原則,並用其繪成了一幅準確無誤的地圖,由此發現出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環境中都應具備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不僅指做事的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們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採取積極主動是實現人生產能與產出平衡的必要條件,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作者認爲,積極主動是其他六個習慣的根基,每個習慣有都會激勵我們採取主動,但是如果你甘於被動,就會受制於人,面臨截然不同的發展和機遇。我們不但需要面對現實,還要面對未來。但真正的現實是,我們有能力以積極態度應對現狀和未來,逃避這一現實,就只能被動地讓環境和條件決定一切。

我因工作中的一個問題而請教我的同行朋友,當我撥通電話時,她積極熱情地問我是不是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儘管好久都沒聯繫了,相互的信任使我們之間沒有任何多餘的問候,直截了當進入正題,她在電話中手把手的教我操作每一個步驟。而她呢,面臨的是原來所有班級重新打亂分班,所有的學生信息重新洗牌,要重新導入一千多名學生的信息,怎麼辦呢,他沒有退縮,積極的協調各部門,想辦法,精簡提煉最有價值的信息一步一步重新開始。

積極主動的人理智勝於衝動,他們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爲自己行爲的內在動力;而消極被動的人則截然相反,他們感情用事,易受環境或條件作用的驅使。

人的本質是主動的。我們要對獨立意志的天賦善加利用,對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負責,對身邊的環境負責,積極主動,主動積極的生活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