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讀書

看到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三國時候有個董遇,學問很好,人家找他拜師。他說回去讀書吧,讀一百遍。

來者說,想讀書,就是沒時間。

董遇說:時間不夠?用三餘嘛。

所謂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單看這幾句真是羨煞我也!

現在這個時代,冬天要上班,陰雨天也要上班,晚上還得加班……對於加班狗來說,別說三餘,一餘都難求,呵呵噠。

然而,時勢造英雄,也造懶蛋~

我的時間線裏沒有此三餘,但是有彼三餘。

早起賴牀半小時爲第一餘,渲圖時電腦間接性卡頓幾分鐘至十幾分鍾爲第二餘,半夜三更神清氣爽此爲第三餘。

賴牀半小時,就像五分鐘一樣過得飛快,碰上週末一賴就是一上午;電腦卡頓時,心怕被總監揪到說我開小差(雖然就是在開小差~),然後佯裝淡定喝口涼白開壓壓驚;半夜三更洗漱完畢神清氣爽,翻開書頁,越看越精神,感覺自己可以孤軍奮戰到天明?

讀唐詩,但更愛長短不一卻蘊含獨特節奏美的宋詞;看漫畫,選擇治癒的一端然後各種繪本雨露均沾。讀小說,於平淡無奇的日子裏感受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其實看了林奕含後,我就不這麼認爲了。“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解鎖密碼的女孩,得有多喜歡這句話啊……);看隨筆,明白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並不是一組嚴格意義上的反義詞……

細品文字,靜觀作者大大亦內自省也。字裏行間是故事,文學以外是生活。

我有一個友人,每每感到困惑的時候,就喜歡在書海里找尋答案。說是去找,每次揚帆起航之後,總會收穫意外驚喜。所以總是會收到他的各種種草。

出於興趣愛好的不同,加之我實在看不懂成功學和心理學,也就很少拔過草。

其實,讀書有一個很明顯的bug:就是哪怕你找到了答案,答案也僅供參考;與此同時,讀書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就是,也許你找不到答案,但是可以做排除法啊。

我讀書向來都是憑藉興趣愛好,讀的也是一知半解。遇到喜歡的就多讀幾遍,當然沒有做到董遇說的“讀一百遍”;不是特別入心的就權當看個故事,豐富我的“三餘”時光。

就是這麼沒追求,哈。然,有此三餘,夫復何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