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博終於涼涼,是什麼造成了平臺“一家獨大”的魔咒

昨天,騰訊微博團隊發佈了一個官方的公告,明確了將於9月28日,停止騰訊微博的一切服務。

說到微博,其實我們最先想到的確實不會是騰訊微博,而是新浪微博,騰訊公司,素來有些不太好的“風評”,騰訊微博也不例外,總讓人覺得喜歡跟風。

而騰訊微博今天的宣告終結,似乎也早有伏筆,我記得就在十年前,有朋友就在討論,騰訊微博的未來肯定不會太好,這從它初始的產品架構就可以看到,不論是用戶體驗還是平臺定位,離新浪微博還有很大的距離。

這種差距是如何產生的,爲什麼很多我們國家的互聯網平臺,在某一個領域,最後常常以一家或者兩三家獨大的結局告終,而那些兩三家平臺獨大的領域,也往往存在最後合併爲或者活下來一家的可能性?我想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牽涉面很廣的問題。

但是有幾點共同點,是可以挖掘的。

第一,在該領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這是最爲直接的因素,新浪微博,可以說,就是新浪的核心,尤其是今天,而騰訊微博,本身這個項目組,並不是騰訊公司的核心部門,而就前期的試點和運營情況來看,也不足以推動騰訊花大力氣在這個產品上。

第二,公司的基因。這可以說是背後的決定性因素,如果你覺得,一家大企業,大到沒邊的企業,類似美國的亞馬遜,中國的BAT,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可以用錢堆出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在任何領域都實現包攬,這其實是天方夜譚。

基因很重要。它雖然聽起來很虛,但是決定了一家企業的走向和各類產品的發展。比如阿里巴巴,所有的工作都圍繞馬雲曾經說過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進行,所以你真的讓阿里巴巴去搞一款類似微信的產品,事實上他們確實嘗試過,最終一定會失敗告終,因爲他們的基因裏沒有這樣東西,不是說有了錢和人才,一切都可以搞定的,別小看每一個閉環上的節點,缺一不可。

第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當好幾個企業,都在做同一款產品、涉足同一個領域,開頭也許會展開“廝殺”,參考當年的“快的”和“滴滴”,但是最終,由於我們國家的某些互聯網領域,存在一些非常“殘暴”的邏輯,就是價格戰,所以到最後,一定會出現雙方都筋疲力盡的情況。

那麼結果可想而知,要麼握手言和,一起賺錢壟斷,要麼,就是談不攏,最後剩下那家相對更有財力、更有魄力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