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爲首

給予孩子無條件愛,那到底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首先應該是信任孩子,信任是親子之間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但是就信任這一條,父母卻很難做到。

昨晚帶孩子在滑滑梯玩,五個孩子你上我下,我下你上玩的不亦樂乎,看着這幾個孩子真讓人高興,他們間很少產生矛盾,是什麼讓他們在一起如此和諧,而且一日不見會有如隔三秋的感受呢?是友誼,是信任,是包容,還是彼此之間的需要,我覺得都是,小孩子的相處之道不得不讓人反思大人間的相處方式。

玩得正起興,小區進來了一輛120救護車,孩子們很快認出是救護車,出於好奇,跑過去想看個仔細,被我們這些大人們叫停了,孩子們只能遠遠的看着此車慢悠悠的進入小區深處。因爲120車進入小區要尋找具體的樓號單元,更要防止隨時冒出個小孩來,他們以慢爲快,只閃燈不鳴叫。和孩子們在馬路上見到的救護車截然不同。

隨後,孩子們繼續玩他們的遊戲——老牛回頭定。今晚的秋風掠過,帶來了幾分涼意,一同玩的兩個孩子身着裙子,腿有點涼,奶奶說要給拿褲子,叮嚀我多操點心,我點頭默許。

不一會兒,120又閃燈出現了,孩子們一擁向前想看個究竟,他們跑在路邊止住了步伐,當我們大人追上孩子時,120已溜過。我孩跑過來告訴我說是他朋友的爸爸媽媽在裏面,而另外兩着裙子的孩子也說是他爸爸媽媽在裏面,心想怎麼可能呢?奶奶剛回去,自己家裏都是年輕人,怎麼會呢?但是孩子們描述的爸爸媽媽都穿什麼衣服,戴什麼眼鏡。大人們都不相信,斷定孩子們在胡說,讓他們繼續玩。孩子急了,帶着哭腔爭辯他們確確實實看到了,大人們還是不相信。沒辦法孩子們坐到紫藤下開始討論了,各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我們大人們也開始疑惑了,配一名大人回去看究竟,半路碰到奶奶,證實了孩子們說的沒錯。爲什麼呢,爲什麼我們很難相信孩子呀?

因爲大人們用理智推斷一切的不可能,卻不相信孩子們說的事實。更加忽略了孩子們的情緒和感受,當孩子們不被相信時,開始有了情緒,他們急了帶着哭腔爭辯,當繼續不被信任時,便放棄了,尋求同伴們的信任,與同伴交流。

之前接觸了一個諮詢案例,家長們說孩子不願意跟他們說話,也不願意去上學遂前來諮詢。“他們每次都是這句話,人家爲什麼不欺負別人,總欺負你,你是不是自己有什麼毛病。”一個長得高大健壯的男孩坐在椅子上委屈地哭訴着。

從小學開始,每一次當他在學校裏遭到同學欺負,回到家後告訴父母,父母經常是這句話,通過談話得知父母不相信孩子經常會受到欺負,孩子長的又高又大,怎麼會呢?用理智回覆孩子“人家爲什麼不欺負別人,總是欺負你”,得到的不是來自父母的支持,反而是“你有病”的指責。一次次的指責和打擊,讓孩子不再與家長溝通,而是逐漸封閉自我。他的感受得不到理解,他的委屈無處傾訴 。僅存有的,卻是深深的自卑,敏感甚至懦弱的自己。

當孩子被欺負時,首先需要的不是大道理,更不是指責,而是來自於父母最直接的支持;信任孩子給予情感的支持是化解孩子心理問題的前提,其次纔是事件本身的考量。而父母卻一直固着在理性思維模式上,用成人的理智推理,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爲,也對自己的生活也充斥着無力感和挫敗感。

幫助父親打破固着的理智模式,和無條件的信任孩子,讓孩子表達真實感受與接觸,給予孩子應有的支持與理解,才能慢慢走出懦弱,超越自卑。

無條件的信任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注重當下孩子的感受,同理孩子的處境,給予理解和支持,覺察放下你大人固有的理智,謙虛一點,這纔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