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的一畝向日葵社羣分享217

#D218 栗子晨間閱讀#

村民們週一早上好!新的一週又開始了,本週末有課,又是長長的一週。

早上起來做早餐,昨天也做了一頓三餐,買了很多水果,喝了半瓶白葡萄酒。突然發現老媽不在的時候我更enjoy宅家生活了,要是被我媽聽到估計得氣哭。🤦‍♀️

今早繼續閱讀《女性的時刻》,女性的賦能從擁有自主生育權、婚姻自主權、受教育權、工作權,到薪酬平等、家庭無償工作平等、成爲領袖……在全球各地依舊有若干挑戰需要解決。女性權力不是認爲女性更優越、要求削弱男性,也不是要求女性比男性掌握更多權力。任何一方壓倒另一方的優勢都是有害的。打破一方佔據絕對優勢的文化,能增強所有的人的力量。

書裏梅琳達也描述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如果我們口口聲聲幫助別人賦能自己,自己不能獲得平等則是最大的騙局。在她和比爾蓋茨的生活裏也如大家想象的一樣,也有過不平等,家務事、教育子女方面等大部分也放在了梅琳達身上,但因爲他們信奉人人平等的信條,相信婚姻是可以成長和演變的,兩人有共同一起努力去讓它變得平等。梅琳達認爲:【比各司其職更好的是共同承擔】。她求助比爾蓋茨送小孩上下學(單程30-40分鐘),一週送珍兩次,比爾蓋茨很快答應,因爲可以多些時間和女兒聊天(因爲看到比爾蓋茨送小孩上學,該學校一週後多了很多爸爸送小孩上學。因爲其他媽媽們會說:比爾蓋茨都能送小孩讀書,你爲什麼不可以?)。梅琳達也會偶爾在所有人喫完晚餐留下一片狼藉準備離開廚房時爆發:誰都不允許比我先離開廚房!也曾讓比爾蓋茨這個優秀的洗碗工洗碗。(當然,寫在書裏的內容有時候我們也會抱持以懷疑態度)

除了家庭實務,工作上也有平等的權力訴諸(可能以下例子和平等無關,只覺得有趣)。梅琳達第一次演講的時候要求比爾蓋茨不準出現,比爾只能在自己演講完出去開車溜達30分鐘再回來接她。第二次演講的時候直接告訴比爾:不管我講的如何,你必須用崇拜的眼神聽完我的每個字。(面對公衆出現和發言有很多經驗的比爾蓋茨,也會帶給梅琳達以壓力)

最後,分享一段話:

既然我們的目標是男女平等,那我爲什麼總是強調女性和女性賦權呢?我的答案是,因爲我們女性必須從彼此身上汲取力量,而且在實現平等之前,我們往往不得不費力讓自己相信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我們不能單純指望男性主動讓渡權力。如果存在這種可能,那世界早已改變。佔據支配地位的男性不會說:來吧,我們是平等的,我把權力分一些給你。但他們或許會迴應轉變了觀念的同性,或主張權利的女性。當男性看到女性力量的提升能讓每個人受益,改變也就由此拉開了序幕。

她們不但能與男性互補,還能提升關係的品質,爲它注入平等夥伴關係所獨有的特質,譬如親密感、歸屬感、社羣意識、團結意識,還有那種互幫互助、和衷共濟的感覺,這些都是不平等關係所不具備的。它們能帶給人莫大的滿足,那種團結友愛是單打獨鬥者無法體會的。這種感受能讓不平等的關係趨向平等,而它就來自那些敢於主張自身權利的女性。因此,我們女性必須彼此鼓舞,不爲取代男性、登上權力之巔,只爲與男性共同努力,讓不平等就此終結。

今天分享的內容未必是每個人都想聽到和能接受的,有時候賦能也好、賦權也罷,第一步都是自我認知和覺醒,我們常常會被外部干涉忘了我們自己原本就有的權利。(比如在印度很多女性認爲自己沒有做凳子的權利、沒有讀書的權利,在非洲的女性也會認爲自己沒有拒絕出讓身體的權利,如割禮)

比各司其職更好的是共同承擔,通常來說我更願意接受各司其職,但是沒有想過它的弊端和好處。當各司其職的時候也許看起來更有效率,但我們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你呢,如何看待各司其職 vs 共同承擔?比如教育陪伴子女、賺錢養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