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真正投入之後,我才發現以前的陪伴有多敷衍

週六了,終於有大把的時間陪孩子玩遊戲。這是行爲矯正第一步——設置親子游戲時間——的第四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變化,不是孩子太頑劣,真的是自己沒有用心陪伴過。

字母遊戲——不指導、不糾正

今天小孩說想寫字母A,我心裏暗喜,居然會主動要求寫字母,果然孩子天生是愛學習的,只是總有各種各樣的束縛抵消了這種喜愛。我不動聲色地說:“好的,那我們開始吧!”

他拿筆的姿勢是一把抓,以前我糾正過,他說不舒服,今天本着“不指導、不糾正”的原則,我就保持沉默了。A的筆順也不對,線條也不直,寫得也太大,一個字母半張A4紙沒了。天吶,原來下意識裏,我有那麼多挑剔的想法,若不是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大概又要囉嗦一大堆,小孩又分分鐘沒興趣了吧。這次小孩寫完,一臉驕傲地看着我,我毫不吝嗇地讚美到:“很棒哦!我們寫對了!Excellent!” 聽完,小孩更加開心了。

趁着他有興趣,我把英語課的練習冊拿出來,倒不是想讓他學習,而是啓蒙英語的練習大多還是遊戲,玩的形式要更加豐富一些。他也很喜歡,填色、連線、迷宮,玩的不亦樂乎。雖然特別開心,在兩個字母的練習之後,我還是及時打住了,保留興趣,期待下一次的字母遊戲。

廚房遊戲——讓孩子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活動

我問小孩:“還想玩什麼?”

他說:“媽媽,你來做飯,然後起火,然後我來滅火。”

這也是我這幾天的進步,讓小孩自己選擇玩什麼。以前總是我來安排,甚至爸爸或者奶奶陪着的時候,我也會“遠程指導”。反倒是他想玩的遊戲,我都覺得沒意思,比如說做了一百遍飯、救了一萬遍火。今天我耐下心來,開始做飯了。

他問我想喫什麼,然後在小廚房裏找材料,有模有樣開火、放油、放菜、炒菜、加鹽,做飯的步驟他都會了。選菜的時候還跟我講辣椒不要放,茄子媽媽你喜歡的,白菜要煮久一點,這些都來自他平時對生活的觀察。

小廚房的開關上有個ON、OFF的標記,在OFF旁邊有個火的圖案,ON旁邊什麼都沒有。他指着OFF告訴我:“你看這裏有個火,就是開,另外一邊沒有火,就是關。” 我稍有鬆懈,脫口而出:“不對,ON是開的意思,OFF是關的意思。” 他有點急了,堅持有火的圖案的那邊纔是開,我立馬意識到問題,心裏默唸“不指導、不糾正”,說:“嗯,好像有道理,有火纔是開啊,沒有火怎麼開。” 雖然他不認識單詞,但他的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很好啊,我居然只是心裏默認,卻沒有表揚過他。

滅火遊戲——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做完飯,假裝離開廚房的時候沒有關火,開始了他最愛的滅火環節。兩輛雲梯消防車架着滅火,警察維持秩序,消防員救人,安排得井井有條。救了一個一個又一個,每個人救下來的時候都要跟消防員說一聲謝謝,同時警察吩咐他離遠一點,小心爆炸。我這才發現,原來他的耐心比我好多了。

救完了家裏能找到的所有小人,我心想這火可以滅了吧,結果小孩說:“把他們都放上去吧,我還想再救一遍。” 我心裏笑翻了,以前只能陪到救2、3個人的階段就不耐煩了,今天卻覺得他怎麼如此可愛!

小驚喜:擰螺絲、換電池

到了該洗澡的時間,我說:“今天的遊戲時間結束了哦,明天我還想跟你一起玩。” 他有點捨不得,但也還是很聽話地收起了玩具。

等待放水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玩具沒電了,他自己拿了爸爸的工具箱,把需要4個零件才能組裝好的螺絲刀拼接起來,準確找到合適大小的螺絲刀頭,自己把電池蓋卸下來了。除了力氣不夠大,卸的時候我扶了一把,其餘都是自己操作,我驚呆了。

然後又找到收納電池的盒子,嘗試了幾次,找到合適大小的電池,在我口頭的指導下正確安裝了電池,最後又把蓋子擰好,工具拆好,放回原位。平時跟爸爸一起拆拆裝裝的,這動手能力溜溜的。

寫在最後

今天真的很開心,我能感覺到小孩也很開心,睡覺之前,他跟我說:“媽媽,我很愛你。”

我心裏感慨萬千,回顧以往的陪伴,工作日幾乎爲零,週末又到處趕場上興趣班,很難得才靜下來單獨相處。即使單獨相處,也是看電視、看電影、學英語居多,沒有實質的交流。難得又難得地陪着玩遊戲,也總是指指點點,要麼索性一邊應付一邊玩手機,還嫌棄他玩什麼都沒個定性,一會兒又不要玩了。

原來孩子真的沒有錯,我很感謝自己這幾天的進步,我想這第一步的目標——改善親子關係——已經達到了。接下來就是繼續保持,每週至少3~4次的親子游戲時間,我會繼續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