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前提是內心沒有矛盾“有感

        昨天在讀武志紅老師的《身體知道答案》的這一章節時,很有共鳴,因爲前一段時間基於父親的去世,我也在思考疾病和心理的問題。




        書中提到王陽明在37歲即頓悟了”天理即人慾“,他之所以可以做到”知行合一“的關鍵原因是他內心沒有矛盾。

        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就拿父親在不滿64歲時就去世這個事情看,表面上看是因爲他患癌去世的,但癌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據癌症相關專業書籍記錄,癌症從開始發病到晚期發現實際上是經歷了十幾年的。父親生前總是處在一個自我矛盾的狀態中,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說出的話總是聽起來是在迎合別人,好像爲自己的事情都是不值得的,他說的話也沒人喜歡聽、願意聽,所以他就一個人悶着不說話了,直到去世前一週,他都沒有主動說過一句話了。

        在我小時候,大概10歲左右,父親大概i40歲左右,我曾看到過父親一個人坐在炕上哭,母親安慰他,他說:“你說我得了這個病(當時的一個不算嚴重的病)好不了,留下你們娘三兒,你們怎麼過呀?”現在看來,當時他就表現出了內心的脆弱,生病,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先把病治好,而是一些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情……

        實際生活中,他表現出的多是自己身體不算什麼,他的行爲受制於大腦,而不是身體。在2018年他的肺癌確診之時,我曾鄭重其事的跟他說:要審視之前的生活習慣,乃至一些態度和想法,他不以爲然……關於身體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我儘量跟他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講了很多,他沒聽進去,思維只陷入了:得了這病咋辦的死衚衕……

        在他治療住院的過程中,我曾看到他痛苦的扇自己耳光,不知是因爲怕花錢還是太疼了……

        他用來做選擇的依據往往是別人會怎麼看待他,而不是他想怎麼樣……

      最近熱播的《以家之名》中齊明月,也是一位從小生活在內心矛盾中女孩,她在高考時通過少填一張答題卡的方式來達成內心的一致性……


      雖然很難,但在我們能控制的範圍內,還是儘量讓內心沒有矛盾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