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財不止盈,行情再好也枉然

對於已經取得高收益的基金可以適時止盈,但人性本貪婪,總想賺更多,而想賺更多就必須以我們已取得的收益和本金來做賭注。--螞蟻不喫土


很多基金的業績是有一定週期性的:比如今年大火的醫療類基金,很多基金成立以來的業績還不如近2、3年的業績,所以說如果我們的持倉週期沒那麼久的話,可以考慮適時止盈。

當然有很多成立十多年的基金,業績是相當亮眼的,但是我們很難保證自己會持有一隻基金十多年,可能會在熊市大跌的時候沒有管住自己而賣出。

對於已經取得高收益的基金可以適時止盈,但人性本貪婪,總想賺更多。賺了30%還想賺40%,而想賺更多就必須以我們已取得的收益和本金來做賭注,看你能承受多大風險了。

投資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我們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那麼如何止盈呢?

建議在止盈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操作,不要幻想着在最高點賣出。

①達成收益率目標,止盈,這種是最簡單的,比較適合經驗不多的童鞋。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止盈線,比如盈利30%就可以賣出了,建議分批賣出(當我們有一定的經驗後可以結合市場行情來分批止盈,比如今年的醫療類基金,30%止盈也少賺)。

②根據市場情形來決定,比如已經投資了3年,市場上升到了非常高的點位,並且分析之後行情可能將進入另一個空頭循環,那麼最好先行贖回獲利了結。----還是依據個人經驗,是不是感覺很空洞啊~

‘估值止盈法’:對於一些網站對某些行業的估值我們可以參考但是不能迷信,還要結合當時的市場環境來判斷基金的投資價值。(仍以今年的醫療類基金爲例,在4、5月份的時候估值已經很高了,如果只迷信估值,我們可能就會過早的賣出而錯失後期的收益。)

像是其他的一些‘情緒止盈’、‘回撤止盈’,亦或‘估值止盈’等方法,或許可以作爲我們對市場行情做出判斷的一些基本因素。

其實,我感覺沒有一種很靠譜的止盈方法,畢竟投資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很多操作都是以個人經驗爲基礎的,當然會有一定的侷限性。

基金理財一個長期的過程,止盈不止損,不要持有的基金短時表現不好就急於贖回;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選的基金是一支好的基金標的;另外當市場大環境整體下跌時,你的基金下跌也是正常的,不要急於贖回,建立一個由良好基金標的構建的基金組合可以適當分散風險。

我在2020年7月份的文章【2020年上半年基金投資總結及下半年佈局規劃】對今年下半這樣規劃:

科技類+消費類+醫療類混合基金(目前醫療類基金確實有些高,但還是可以繼續持有的,不建議追高,如果跌幅過大的話,可以逢低分批買入;如果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低,可以分批賣出,落袋爲安。所以建議配置持有醫療類股票的混合基金,雖然收益不如全倉醫療類股票的基金收益高,但風險也相對低一些)。

科技類基金由於前期漲得太高,很多公司的業績不足以支撐高股價,產生了一定的泡沫;另外也有一些外部環境問題,導致了最近半年左右時期內業績不是很好,前期的漲幅也抵消了不少。我們都知道國家一定會大力發展科技的,但前路漫漫,不會一蹴而就。長期來看,我還是會持有科技類基金的。

當前醫療類基金不建議追高了。

當前市場環境還是會一直波動的,目前不會出現那種買啥都漲的行情。另外,美國大選還是會對國內市場環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的。

原文鏈接:基金理財不止盈,行情再好也枉然

注意:轉載請獲本人授權,文章中列舉的具體基金只是舉例需要,並非推薦,本文亦非投資建議,不作爲基金買賣依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