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這3個好習慣,可以讓你5年後受益匪淺!(內附自律達人祕籍)

大家好,我是月野大兔。

最近,我在網上看了粥左羅的一篇文章——《真正可怕的是快30歲了,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且擅長什麼?給你5點建議》。

看到這文章的標題,就忍不住聯想到自己。這說的不就是28-30歲的自己嗎!

對未來,迷茫而焦慮,既不能像讀書的時候那樣,安心走着家人/老師安排好的道路;面對現有的困局,又缺少大人該具備的智慧與沉穩,於是只能渾渾噩噩,過着得過且過的生活,好像一具行屍走肉一樣,沒有靈魂的肉體在空間裏到處飄來飄去。

知乎網友也私信給我:兔子,我快30歲了,身邊的朋友生活和事業都步入正軌,而我還不知道自己要些什麼,我有點不喜歡自己了。

但月野大兔想說的是,人跟人真的不一樣。有的人早就明白自己要什麼,30歲,成家立業,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有的人,即使到了而立之年,還是並不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於是只能地過着毫無規劃、三點一線的生活。

30歲以後的許多個夜晚,月野大兔都在回望自己在廣州的8年以及做過的事情,有過很多放棄,但也有過很多堅持:比如寫文章,比如讀書,比如愛一個人……

後面也明白,與其沉浸在迷茫的焦慮中,不妨從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比如養成一些好習慣,或許它們能帶你走出幽暗低谷。

今天月野大兔就跟大家聊聊一些能讓你們在5年後受益匪淺習慣,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01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即便心情不好也不要胡吃海喝,不照顧自己的胃。真正自律的人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對自己嚴格要求。

月野大兔,有個朋友,30歲初頭就患有三高:血糖高、血壓高和血脂高,而且整個人臃腫不堪,就是因爲他喫喝不節制,每天抽菸喝酒,大魚大肉,要知道他原本可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

朋友的不懂節制,讓我想起了《動物世界》裏的角色李軍,因爲一次公司團建去澳門,他沉迷上賭博,不停放縱自己的慾望,帶來的後果是鉅額的債務,可他不僅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將好友鄭開司也拉進了泥潭。

其實,反觀社會上,很多人都是如此。喜歡消費,便無節制購物,只要看上喜歡的,即便負債累累也要買;喜歡美食,便無節制地喫,即便自己已經高血糖高血脂,每一次的放縱都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估的危險;喜歡追劇刷抖音打遊戲,便沒日沒夜地玩,最終把眼睛看壞,身體熬出問題;喜歡上異性,便屈服於自己的慾望,從不考慮自己的身份,即便自己已經是有家庭的人。

殊不知在滿足慾望的過程中,如果不懂得節制慾望,日後它必將變成我們痛苦的根源。

02事成過去,追悔無益

"沉沒成本",99.74%的人都在被這個詞拖累。衣櫃裏總有一些衣服,捨不得扔,但卻一次也沒有穿過;去喫自助,每次都是撐得特別難受,纔會罷休;50元去看一場電影,發現這部電影無聊透頂,卻不會馬上離開;戀愛多年,明明不合適不幸福,仍舊不分手。

難以捨棄沉沒成本原因:

1.執着於收回成本,而盲目追求負效益。

2.忽略了機會成本。

3.過於追求心理滿足感而忽略了切身體驗。

4.追加成本與難以放棄沉沒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5.過於執着以至於高估以往成本對最終結果的作用。

年輕時候,月野大兔就因爲難以捨棄沉沒成本,做過很多耽誤自己前途的事情。比如,當年在某公司任職沒多久,有朋友邀請我去做微信公衆號,本可藉着風口大幹一番,可自己當時思前想後、猶豫再三,卻仍捨不得放棄自己已經在某公司付出了三年時間的沉沒成本。

最終,耗費的是自己寶貴的成長機會,所以鍛鍊“敢於捨棄沉沒成本”是一件雖艱難卻受益無窮的事情。因爲這其中,包含着莫回頭、往前看的智慧。而越長大越發現,沉沒成本既包括已經付出的時間與財富,更包括已經付出的感情、誤識的渣男、斬不斷的糟糕人際關係。

因爲與惡龍纏鬥許久,自己亦可成爲惡龍。

所以,鼓勵自己去勇敢的割捨沉沒成本,哪怕是從身邊很小很小的沉沒成本做起,日後對我們的益處也是十分大的。

03不焦慮、沉住氣

身邊有很多人,他們不開心的理由皆是別人的生活:別人買了更大的房子、別人買了更貴的車、別人的工資漲幅更大、別人的孩子考出了更好的成績……

月野大兔曾經也被自己的慾望和焦慮裹挾過,所以現在對這種情緒格外警惕。

因爲我明白,在這世上,總有人比你優秀,比你富足,比你好看。與其羨慕,不如做好自己。因爲只有專注於自我,才能真正實現真正的成長,並從真正熱愛的事情中獲得樂趣。就拿寫作這件事來說,月野大兔再也不會想着一夜就能成爲大作家,或者稿費馬上月入5萬,我把這個時間線放長,用5年或者10年時間,專心研究寫作,日復一日練習。

我相信,只要抱着“不焦慮,沉住氣”的耐心,緩慢而堅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時間越久,人生就會越美好。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再好的習慣只要不去踐行,都會是一張空頭支票。終身學習、終身實踐,一直是公開透明的成功祕訣。

但知易行難。小夥伴們,肯定要問月野大兔這些好習慣怎麼樣才能養成呢?我們可以學學美國總統富蘭克林。

我有很多習慣,比如鍛鍊,比如閱讀,比如寫作,都是參考富蘭克林方法養成的。年輕時的富蘭克林並不十分成功,但卻渴望成功。

他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在於獲取完善的人格。經過精心總結,他認爲這完善的人格應包括以下13個原則:節制、寡言、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適度、清潔、鎮靜、貞潔、謙遜。

如何把這些完善的人格變成自己的呢?富蘭克林,用的方法就是一段時間只專注於一項鍛鍊。比如,頭一個星期他的計劃是隻專注於節制,於是他每天檢查自己爲人處世是否節制,並在本子上做上記號。一個星期後,由於天天盯住自己是否節制,並堅持每天監督,他驚喜地發現,這節制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

如此反覆訓練,13個星期13個原則一一踐行,他發現自己的舉手投足、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年輕、認真又有決心的富蘭克林生怕這13個星期還不足以使那13項原則完全變成自己的習慣,在一年內他又進行了3次13個星期的輪迴鍛鍊。

到一年以後,富蘭克林完全變了,這種變化已溶入了他的血液,滲入了他的靈魂,浸透到他每一個細胞,大家想,他能不成功嗎?

富蘭克林培養習慣的妙方值得我們仿效,因爲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培養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量變到質變。

文章最後,月野大兔想請你花1秒鐘點個「喜歡」後,開始消耗、理解、執行自己的『強者養成計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一個優秀的大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