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写作一周年记

训练开始时间:2018年4月

心理咨询师 / 教育工作者 / 社会活动家

慢慢来,持续做。——颜如玉

缘,妙不可言

从小我就有个关于作家的梦想,通过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题材,和世界互动。

文字,是我的最爱。但求学的应试教育,工作的公文写作,却让我与写作渐行渐远。写作应该有更好的打开方式吧。

2018年4月23日,因机缘巧合,在同侪羽青的介绍下,瞬间完成了与剑飞老师的链接,报名参加语音写作训练的全过程。

当时报名学习更多的是好奇和未知。

时间很快,一年过去了,回望结缘语音写作所走过的一年,是丰收的一年。


接近真实的自己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都难以集中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说“忙、忙、忙”。“忙”代表着“心忘”。在忙碌中,容易迷失掉真实的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在关于人生的追逐中,内在需要找到一种滋养的手段。而语音写作恰恰是滋养内心,丰盈人生感知的创新之举。

无疑,刚开始练习语音写作是痛苦的,光是坚持每天一小时的常态就是个挑战,何况对于一个不断追求职场发展,个人成长的二宝妈。

时间精力是大问题。为了挤出每天的写作时间,想尽各种方法。

早起写,晚睡写,饭后写,陪孩子写,上班写,下班写,走路写。逐渐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速度。

写作内容也是个大问题。

一天,两天坚持每天写一万字不难,难的是需要天天写。哪有这么多素材?说完了日常和想法,还能写什么?我不止一次有黔驴技穷的感觉,怎么办?

剑飞老师说:可以穿梭空间和时间的纬度,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现在看过去。

我照做了。


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喜欢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当我不断的向内心挖掘,越挖越深的时候,能感受到大脑深皮层之下的细胞神经元之间,连接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逆转和变化。

当链接不断加强时,便形成新的认知。

通过写作回到过去,用叙事疗法和精神分析方法的结合,我发现了曾经经历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印刻在内心深处。而从潜意识层面挖掘出来内在行为模式,主导了我今天的行事风格和思维。

当通过语音写作飞到未来,我又冥冥之中感受到超我给我的指引和呼唤,帮助我沿着天赋使命的道路,充满信心的走下去。


语音写作疗愈了我,找到了一只隐藏在身上的隐形面具,找到自我与真我之间存在的差距,帮助我慢慢接近真实的自己。

显而易见的能力度提升

通过365天的语音写作,帮助我全方位提升各项能力,包括专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演讲交际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语音写作倒逼专注,我发现曾经已经丧失的深度思考能力,慢慢的找回来。


在思维快速运转的心流体验中,反而体会到了宇宙时空中的慢,通过习得让自己慢下来的能力,曾经一颗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了。

慢慢来,持续做。


新的认知会产生外在环境的新改变,而新的改变又可以帮助我们习得新的技能。

我们看似与外界的互动,但其实更多的是,与内在自我的活动。通过语音写作慢慢的与真我连接,宇宙连接以后发现一切变得更加豁达了,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主持风格上和授课风格上有很大变化。


准备1小时的演讲,1年前我需要花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反复阅读相关材料,准备密密麻麻的演讲稿,反复熟读。


现在,当我接到演讲任务,会结合热点广泛阅读材料,经过内在加工思考,整理出演讲提纲,并通过不断思考打磨迭代内容素材,并结合演讲的观众反馈进行调整。


后者的效果竟然比前者要好很多。特别是在进行互动环节时,完美的控场和创意的产出,让演讲在轻松的氛围下更具有感染力。

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每天早上的语音写作帮助我做工作生活的反思和计划,做好健康管理。

通过反思,在不断的学习中反复迭代自我认知模型,学习成长模型和高效工作模型。


大脑是用来决策分析,而不是用来记忆。

当我们形成一个个决策思维模型时,极大的提升效率。比如在培训管理工作上,借用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式启发,按照培训的前中后梳理出逻辑清晰的100多项事务处理流程,既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又避免了繁忙事物下的疏漏。


在个人的月度计划中,借用生命之花模型和精力管理方法,简化迭代了自我管理的模型,基本实现了以”日“为单位的成长,让我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继续写下去

古典老师说,要在热爱的领域痛快的玩,要用未来的自己看现在。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继续写下去。

随着语音写作不断推进,不仅收获了很多,还通过探索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优势。通过语音写作的每日反省和迭代,发现自己的未来之路。

语音写作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幸福之路,并且愿意为之用一生的去努力。

在《人类在群星闪耀时》这部小说中提到,人类最幸福的事情,是在壮年时期找到了毕生要做的事业。感谢语音写作帮助我在现在和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特别感谢剑飞老师的一双慧眼,他让我们发现自我成长的事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成长故事浓缩在每日写作的文字里,浓缩在每日写作的思考里,浓缩在每日写作的行动里。

特别感谢家人和同侪的帮助和支持。羽青、博庚、钟慰、万乐、胡奎、花满蹊,一个个都是鲜活的榜样。

剑飞老师经常告诫我,“重要的是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想。”我愿意用接下来的行动,践行语音写作的种种好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