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癱瘓在牀的爺爺再度爬起來?

三年前的一天,媽媽給我打電話,說爺爺在廁所裏摔了一跤,爬不起來了。

聽完後,我的第一意識是——情況很嚴重。畢竟年紀這麼大了。

回到老家,詳細瞭解情況後,才知道,爺爺是在廁所中風到下的,導致右手右腿失去靈便,現在只能躺在牀上,且屎尿都不能自理。親朋好友、鄉里令居都知道“老年中風”意味着什麼,也都可以想象爺爺接下來的時日只能在牀上度過了,且不會太長,故而也沒有做其它打算,是我一再堅持要到醫院去看看的。

我已想不起當時是什麼心態,其實內心也明白,就不就醫結果相差不會太大,但還是想嘗試下,哪怕只有萬一的機會,畢竟生命只有一次,錢花了還可以再掙。爸爸和叔叔內心的考量,我是可以理解的。

我帶爺爺到市醫院檢查,結果和預期差不多,醫生不建議做手術,可以嘗試物理治療,至於能否再站立起來行走,結果並不樂觀。儘管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更多的是,可能就得一直躺在牀上了,更何況年齡已這麼大了。

在準備去醫院時,爺爺是拒絕的,從他的臉上和眼神中可以感覺到他的恐懼與絕望。因爲在爺爺的意識中,去大醫院都是病的比較老火的,自己不去是不是說明病並不嚴重?這是爺爺這輩人所處環境造成的認知侷限所形成的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最終,在大家的勸說下爺爺才同意去醫就診的。

住了幾天院後,鑑於家庭條件和現狀,及爺爺在醫院的不適,最終決定還是回家治療更爲便捷。

回到家後,爺爺就躺在牀上,飯食都需要人喂到嘴邊。後來,試着在牀上放一個小桌子,讓爺爺慢慢的嘗試用左手喫飯,雖然剛開始會不習慣、會掉飯菜,但沒過多久爺爺自己就能正常進食了。

考慮到長期躺在牀上,不管身體和心理都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些傷害,鑑於此,我就給他買了一個輪椅,並囑咐爸爸和叔叔有空的時候把爺爺推出來透透風。但他們倆都很忙,早出晚歸的,估計也沒推出來幾次。故此,我每次回老家,都會把爺爺推出來溜幾圈的。

但逢大的變故,人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大概過了兩個月的時間,爺爺的心理慢慢平復了,並意識到目前的病只是影響了手腳的靈便,並不致命,因此也就欣然接受了現實。在我推爺爺出來溜圈時,還能從他臉上看到久違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開始,爺爺有了想站起來的衝動,或者這種衝動一直就存在。有幾次在牀邊,他都給我說起這想法,並在努力嘗試。同時,爺爺也說出了自己的困苦,想站起來,但無奈右手右腳沒力氣,沒法支撐身體站起來。當時,我就扶爺爺站起來,在房裏走幾圈,發現可以呀,要是有輔助點,再加上適當的練習適應,爺爺是可以站起來行走的。

我覺得這是一個轉機。

爺爺現在身體主要靠左腿支撐,缺少一個着力點,要是能有個輔助的支點,是否自己就能行走了?我決定給爺爺買一副腋下柺杖,爺爺同意了。

殷勤的期盼,孤獨的等待。

終於,我帶着柺杖回老家,立馬就給爺爺拄上,並教他怎麼使用。經過幾次練習,在不需要我輔助的情況下,爺爺就能走個幾步,雖然不適應,很費力,走不了幾步,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後來,我囑咐爺爺早晚起來拄拐在外面走走,這樣有利於適應與康復。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沒法長時間呆在老家,就回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抽空回老家,發現,爺爺在牀上藉助左手可以坐起來,看起來雖然很喫力,但畢竟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已算相當不錯了,起來走時,竟然只需要一根柺杖了,從爺爺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很開心,感覺像是獲得了新生。

再後來,爺爺丟棄柺杖換成手杖,最後,連手杖也不要了,走起路來雖然一瘸一拐的,但生活尚能自理了,甚至有幾次,爺爺竟然偷偷的搭車去趕集了。而整個過程差不多就半年多點時間。

這是一個奇蹟。

之前,很少聽到有人中風癱在牀上還能再度站起來行走的,更何況已是八十歲的人了。這已完全超出了大家的預期,簡直不可思議。但我瞭解到的是,爺爺的胃口極好,每頓飯的量差不多是我的兩倍,從不挑食,甭管什麼菜,都是如此。這就有了物質基礎,有了能量。

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時,由於缺乏認知,很容易誇大變故對自己心理的影響。

剛開始時,爺爺覺得自己使盡了全部力氣還是沒能站起來,但在後來的時間裏,除了正常的供給飯食,我們並未有其它的額外措施,前後的差異,我覺得是人在對變故的認知過程中,導致了變故對人心理產生力量的變化。

認清變故,保持理智,這對人來說本身就是件難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