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日記56:如何對待突如其來的情感問題和路遙小說《人生》中愛情悲劇的原因

12月29日                         星期五               晴

                  如何對待突如其來的情感問題

從自習室回來,腦子裏還想着前天的事兒。我覺得自己真的好容易驕傲,虛榮心好強,滿腦子是“女人有男人追,就說明女人很有魅力,推導一下,不就說明我很有魅力麼?”於是,沉浸在誇大的自慰中,連學習都忘了搞好。我對自己的評價,實事求是一點:很努力,很勤奮,但畢竟失敗得太多,成功得太少。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還必須繼續,一如既往地奮鬥下去,纔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不能爲感情的事分散太多的精力。

然而,我究竟是拒絕,還是接受,如果那份感情在以後最終來臨?一方面,我想拒絕,因爲我相信父母、老師說的“學習爲重,不要爲別的事分散太多的精力。”我想我也不是那種一心可以兩用的人;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我應該接受。原因有兩點,一點是我覺得自己已經成人了,應該勇敢面對一切,當一份意想不到的感情悄悄來臨時,選擇再接受它。

假設我接受它的話,我想我必須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呵護它,培養它,而不像衆多女孩子那樣糟蹋它,無聊的卿卿我我,最終讓它毀於一旦。

可能自己太敏感,想這麼多,也許他不一定就喜歡我,也許他很可能會變,總之,如果他真心喜歡我,如果他有一種毅力來克服一切困難,不輕言放棄地追我,我再纔會考慮他是否是我理想中的人。

現在,我不應該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想它!


12月30日                         星期六               晴

長久沒有取得成績的原因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長久努力沒有取得成績的原因,缺乏正確的很好的導向。比如寫作缺乏大量的閱讀和分析;英語口語缺乏大量聽說;其它方面都缺乏學習和交流。

如何很好地進行閱讀,如何進行很好的交流,是我今後必須解決的問題。



路遙小說《人生》中愛情悲劇的原因

今天下午站在書攤旁,不知不覺地看完了路遙的一個長篇小說《人生》,雖然看得不那麼仔細,但仍然被作者的文字和小說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剛開始,我刻意尋求着文字的表達方式,翻了幾本書,如《三年半大學》,文字稚氣,好像純粹地記流水賬;還有好多人喜歡的《羅蘭小語》,思想很深刻,文字表達也許別人欣賞,但我不太欣賞。當拿起《路遙文集》,隨意翻開,一陣描景的文字很精彩,寥寥幾筆勾畫了一個盛夏沉悶的傍晚之景,很是形象與生動。“一個陰雲密佈的傍晚,盛夏熱鬧紛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來。天空悶熱地像一個大蒸籠”。接着,在這些極富吸引力的文字下,我不由自主地進入了小說的角色。故事很感人,結局是屬於悲劇的那種,使人看了很受啓發。

故事是高加林的一個愛情故事。那時讀完高中,因沒考上大學而回到鄉村,在鄉村當教師(那時讀完高中已經成爲了了不起的知識分子)。儘管這樣,因他有一種不輕言放棄的男子漢氣魄,使村裏很漂亮也很善良的巧珍深愛上了他。他也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她。如果故事到此爲止,是沒有一點深度和震撼人心的效果的。

巧就巧在高加林被調到縣城與另一高幹的女兒黃亞琴相遇。他倆偏在高中時又互相有好感。巧珍沒文化,講些農村的家務事讓他苦惱,而亞琴則能跟他探討再生資源,再加上亞琴的家庭,讓他感到自己有一個美好的前程,與亞琴相愛,可以到南京、杭州等他早已嚮往的大城市。“爲了不耽誤前程,我一定要與巧珍分手”。就這樣,他與巧珍,不,是巧珍說:“加林哥,我知道我不能耽誤你的前程,你走吧,越遠越好,在外面再找個好女人,好好地幸福地生活……”哦,那善良純潔癡情的女人呵!然而,令高加林想不到的是,他最終又被罰回鄉下做農民。直到這時,他才與亞琴挑明:其實,巧珍她纔是我最愛的人。然而,巧珍卻已嫁人……

讀完,我想如果要使這個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的話,對於巧珍來說,最遺憾的是她沒有打破一切阻礙去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使思想達到高加林的高度;對於黃亞琴來說,她缺乏女人最可貴的一點善良純潔;對於高加林來說,他沒有選擇自己的最愛。如果以上三種有任意一種存在的話,結局就是一個大圓滿了。而路遙偏偏不讓這其中的任意一種存在,偏不讓結局圓滿,這才能讓讀者更深刻地意識到小說映照的現實的複雜。

由此,我深悟到一種愛情要圓滿的話,作爲女人,善良、純潔、高貴,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作爲男人,選擇一個真愛着他的女人,是一輩子的幸福與福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