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華爲,西貝“翻車”?

2019年3月,一個名爲996.ICU的項目在GitHub上傳開,引起了整個輿論對互聯網加班文化的討論。當時,在一份被公佈的“996公司名單”中,華爲居首,曝光/施行時間最早,爲2010年8月,證據內容爲《華爲:“自願”的奮鬥者協議》。

任正非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也被問及華爲是否存在“996”、“007”,他果斷否認,我們沒有“996”的說法,不知道是哪個公司的說法,更沒有“007”。

實際上,加班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們看到當加班被冠以“自願”之名,“自願”便成了公司沒有996的一個絕佳理由,而且更過分的是,現在吹噓加班文化,正在引起極大的不適。

前幾日,一直以效仿華爲爲榮的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公開說道:996算個啥,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奮鬥就應該是喜悅的、自願的”。事後,雖然西貝迴應715並非一種企業硬性的標準,可仍是被網友罵得“狗血淋頭”。

收益等同辛苦,奮鬥創造喜悅,這是西貝的價值觀,但這家以喜悅爲羣體情緒的企業其實並不是處處充滿“喜悅”。

效仿華爲,學習還是營銷?

西貝人似乎都愛自比華爲,賈國龍尤其喜歡引用任正非的話,幾乎每次對外採訪都必談華爲。

2018年海底撈上市時,諸多“好事者”想來探探賈國龍的口風,據媒體報道,賈國龍斬釘截鐵地宣告“西貝永遠不上市”,還是那句話,“如果老闆學不了任正非捨得分錢,企業學華爲白學”。


2019年,賈國龍去參加湖畔大學首個面向校外創業者開放的商業沙龍“在湖邊”,談及如何給員工分利,他稱,通過分利激勵更多的員工創造更大價值,就像華爲的價值評價決定價值分配,價值分配拉動價值創造是一樣的道理。

類似的話還有很多,今年疫情穩定過後,賈國龍還在一次專訪中說“我特認任正非那個理,你磨豆腐的好好把豆腐磨好”。

西貝有個“餐飲界華爲”的稱號,去年出書時,還專門邀請《華爲管理之道》的作者鄧斌幫其宣傳,鄧斌寫道:我講授《華爲管理之道》300餘場,經常有企業家學員問我,中國是否有借鑑華爲管理模式成功的企業案例?我經常脫口而出:西貝就是......兩家公司的領軍人用非常相似的管理理念管理人才、帶領企業持續成長.......


效仿和學習華爲的企業不在少數,可很少有像西貝這樣天天掛在嘴邊、日日拿來激勵的。在西貝這本帶有自傳色彩的《西貝的服務員爲什麼總愛笑》一書中,西貝“拯救”了任正非的故事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也詳細敘述了西貝人“715”、“白加黑”、“夜總會”的常態,並將西貝從2009年到2018年營收翻10倍的業績歸功於這種工作強度。

西貝的管理模式確實是深受華爲影響,可是對外宣傳上的高調姿態,頗有綁定華爲進行營銷的“嫌疑”。比如在不上市問題上,華爲其實一直諱莫如深,能儘量不談就不談,可賈國龍卻每次都以效仿華爲由,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宣揚自己是爲了“把利分給奮鬥者”才選擇不上市。

事實上,西貝不上市的邏輯和華爲不上市的理由似乎相反。早些年,任正非解釋爲什麼華爲不主張上市,是因爲怕“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在他看來,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爲不是好事。

而西貝呢?則是通過分利刺激他們的工作激情。上市與否和內部獎勵機制其實並不衝突,西貝卻給員工灌輸理念“我是爲了你們纔不上市的”。

以喜悅爲價值觀的餐飲巨頭?

在創始人賈國龍的眼裏,西貝是處處充滿喜悅的公司,因爲奮鬥就應該是喜悅的、自願的。

每個企業都有各自與衆不同的企業文化和氛圍。華爲走技術路線,崇尚實幹和自主,谷歌追求自由和創新,海底撈則是服務至上,而西貝通過“治人”來“治公司”,講究收益和辛苦對等。這本沒什麼不可取,可西貝偏偏把一個務實的社會行爲,與一個務虛的精神和情緒劃上等號,要求員工奮鬥必須是喜悅的,營造出“有喜悅的奮鬥氛圍”。

喜悅是西貝的價值追求,賈國龍“奮鬥創造喜悅”的理念也被灌輸到西貝的方方面面。

比如培訓。據悉,2017年西貝用於幹部培訓上的費用是1個億,單諮詢費用掉4千多萬,賈國龍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全世界各地報各種班去學習。而這些員工和幹部培訓什麼呢?除了業務,西貝要幫助員工“心靈成長”。


西貝專門設立了一個夢想訓練營,目的是激發很多員工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並去推動實現,他們會告訴員工,“你們都是一朵花,花期不同,但最終都會綻放”。西貝在此基礎上還畫了一份充滿“愛意”的人才生態系統圖,在這份圖中,太陽代表着西貝的“愛”,西貝要“用愛成就夥伴”。

創業期的公司“打雞血”、“畫大餅”、“談理想”,似乎都不足爲奇,可西貝非要將這個奮鬥的過程附加“喜悅”和“享受”。在外人看來,這其中多少有些強制迫使加班合理化,並高度美化加班的意味。

當然,西貝人或許並不這麼覺得,在一些流出的員工手記中,滿滿的都是“心靈昇華”,“感受到自己在改變和成長”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奮鬥精神。

不過在網上,有一篇來自“非海底撈員工臥底西貝的千字日記”,他則寫道,晚10點,小組會議議題無聊,議程冗長。會議結束後,疲憊的年輕人還要戴好帽子,重返檔口,將蒸熟的莜麪裝進保鮮盒,逐一秤重等等。此時,前廳同事還在熱烈講解PPT,打了雞血似,時不時要鼓掌要歡呼。

有網友評論,“餐飲是勤行,西貝的什麼夜總會,什麼白加黑,一旦習慣了氛圍,就是把人培養成機器”。


高強度的工作和可能與之對應的金錢回報,真的能帶給員工喜悅嗎?這本身要靠他們自己感受。對於715工作制中“高高興興地去辛苦”,員工們並非沒有異議。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在西貝莜麪村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不少自稱在西貝有過工作經歷的人去吐槽,這似乎更像是一個天天高強度工作、沒有私人時間的羣體的心態。

疫情考驗中的西貝:哭窮、漲價、要上市?

2月1日,賈國龍突然在社交媒體上刷了屏,因爲他說了一句話,“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但緊接着不到一週,浦發銀行的1.2億元貸款和3000萬元票據融資緊急馳援了西貝,2月7日下午就將1.2億款項放款到西貝賬戶。

截至2月底,據悉,西貝已完成新增銀行授信8億元。楚學友表示,這些授信能保證公司至少2個月的用款需求。

銀行反應之迅捷、放款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更關鍵,這種被銀行爭相予以支持的“待遇”,其他餐飲企業是沒有那個運氣享受的。

西貝“哭窮”固然有效,但不斷湧來的質疑聲也讓西貝遭受了一次口碑“滑鐵盧”。曹德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哪個企業賬面資金會超過三個月?捱不過三個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業必須自救”,不少網友更是拿着西貝沒有第一時間捐款一事,嘲諷其“沒有擔當”,只會算“自家的小賬”。

值得一提的是,西貝到底有沒有賈國龍說得那麼慘,也引發了外界的懷疑。


有一位自稱是西貝員工的網友表示,疫情期間,他們是“上一半班算一天的錢,沒上班沒工資”,這種說法似乎和賈國龍每月需拿出1.5億去發工資的說法相悖。當然,這則消息未經證實。

西貝在疫情期間的騷操作不止是哭窮。在獲得銀行貸款後,西貝還選擇趁機漲價,在被網友發現漲價後,先是否認漲價、後又承認漲價,這一波“反轉”看得顧客好感盡失。海底撈也是如此,疫情後漲價,直接被網友罵上了熱搜,最後還是被迫恢復了原價。

長期以來,靠着給員工分利,西貝塑造了一個極具人情味的企業形象,一場疫情卻似乎讓一個更加“多面”的西貝浮現。但不可否認,哭窮、漲價等自救方式,確實讓西貝從危機中存活的機率大大增加,所以站在企業的立場看,賈國龍的做法實則用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佳的效果,於西貝是利大於弊。

因爲疫情,賈國龍對西貝“永不上市”的決定也鬆了口,他直言,“我會重新評估西貝上市,這次疫情對我教育深刻,有些事不能說的那麼絕”。一旦上市提上日程,西貝必然要直面資本市場和更多的輿論爭議,這對於西貝來講,其實並不是壞事。西貝本身的抗風險能力會增強,內部員工工作強度的問題可能也將改善。

風雨32年,西貝發展到現在着實不易,但它真的創造了2萬多人的喜悅人生嗎?在輿論風波之後,這是值得賈國龍重新思考的。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爲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