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聖俞詩集序 選自《古文觀止 全解》

梅聖俞詩集序

我聽到世人常說,詩人顯達的少,困厄的多。難道真是這樣嗎?大概是由於世上所流傳的詩歌,很多都是出自古代困厄之士的緣故吧。大凡胸懷才能抱負而不能施展於當世的人,大多喜歡放任自適于山巔水邊,看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等事物,往往探究它們的怪異之處。內心鬱積着憂思、感慨和憤懣,因而產生了怨恨和譏諷,道出了逐臣寡婦的哀嘆,寫出了人所難於訴說的情感。詩人越是困厄,寫出來的詩就越是技巧高明。如此說來,並非寫詩使人困厄,原來是困厄之後才能寫出好詩來。

我的朋友們梅聖俞,年輕時憑藉着祖先的蔭庇做了官,但屢次去參加進士考試,總是不爲主考官所賞識,困厄在州縣上,已經十多年了。今年他已經五十歲了,還要靠別人下聘書,去做別人的幕僚,他心中懷藏的本領受到壓抑,不能在事業上充分的展現出來。他的家鄉在宛陵縣,幼年時就學習寫詩。當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作的詩就已經讓父老長輩們驚奇了。等到長大,學習了六經仁義的學問。他作文章,簡約、古樸而純正,不求苟且取悅於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的詩罷了。然而當時的人們不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會向聖俞請教。聖俞也喜歡把自己不得志的心情通過詩歌抒發出來,因此他平生所寫的東西,詩歌尤其多。世人雖然知道他善於詩賦,卻沒有人向朝廷推薦他。從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作品,慨嘆說:“二百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雖然知道他的可貴,可還是沒有加以舉薦。假若使他有幸被朝廷任用,寫出《雅》、《頌》那樣的作品,來歌頌大宋的功業恩德,獻於宗廟之上,上追《商頌》、《周頌》、《魯頌》等作者,難道不是偉大的貢獻嗎?爲什麼他到老也不能得志,寫的是困厄者的詩歌,只能徒然地寫些描述蟲魚物類的詩,再不就是抒發羈旅、愁悶之情的作品呢?世人只喜歡他作詩的技巧,卻不知道他困厄已久並且將要老死了,怎能讓人不覺得可惜呢?

聖俞的詩很多,自己卻不收拾整理。他妻兄的兒子謝景初,擔心詩篇衆多而容易散失,於是選取他從洛陽到吳興這段時間的作品,編爲十卷。我曾經酷愛聖俞的詩作,擔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興謝氏能爲它分類排序,就爲之作序並且收藏起來。從那以後過了十五年,聖俞因病在京城去世,我痛哭着爲他寫了墓誌銘,又向他家索求他的作品,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連同以前所收藏的,選取其中特別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編成了十五卷。唉!我對聖俞的詩歌已經評論得很多了,因此就不再重複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