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日記59:永遠的故鄉情結

2001年1月16日                   星期三                   晴

永遠的故鄉情結

當走下客車,路上故土的那一剎那,我的心開始顫抖了:異鄉無定的漂泊後才知道,家鄉永遠都是自己的歸宿。

雖然才離去半年,但異鄉的無家漂盪,是身在家鄉是無法預料的孤獨。

半年已讓我品嚐到真正孤獨的感覺,像一葉孤舟在遼闊無邊的大海里四處浮蕩。

人說“狐死必首丘”,狐狸死了都要朝着家鄉的方向,我更是註定一輩子擺脫不了故鄉的情結了。

晚上的夜景真好。一片片橘紅色的燈光傾瀉而下,將人沉浸在溫暖的氣氛。

特別予我,一個外地求學歸來的遊子,是無比親切柔和、溫情的。

車到站後,下車找不着父親的時候,家鄉人如同昔日,倍感親切地詢問我的情況。

家鄉人的熱情,家鄉語的親和,早已讓我忘掉沒有找到父親的不快。

後來又是家鄉人幫我找到了自己的父親,而自己的父親又是自己家鄉人中的一員。同樣的瘦弱,同樣的貧窮,卻又是同樣的親切,同樣的熱情,同樣的讓人感動。

一眼看出穿着淺灰色陳舊大衣的父親。

於是,一陣劃破沉寂夜空的“爸爸”脫口而出!眼淚便不由自主的落了下來。

心底的眷戀情懷,是人的情感本能。家鄉人包括父母,是我一生的眷戀,一生的牽掛!

本來打算去找同學,不由自主地踏進了母校。一切都歷歷在目!

往昔的籃球場,昔日跑步的跑道,往日裏曬被子的欄杆,以前住宿的寢室……

熟悉親切的氣息撲面而來,它們,分明還是屬於自己的呢,感覺爲自己所擁有。

一輪圓而紅的太陽掛在校園的西邊,校園裏鋪染的金紅,與牆外染紅的綠水青山一起,構成了沉澱在記憶裏最美的一幅畫。

還清楚的記得,我就是對着這幅畫抒發了感情一一讓自己放鬆,鼓勵自己信心百倍地迎接高考。

而高考真的就在我的預料之中過去了。按預想中的盡力而爲,也獲得了預料的收穫。而果樹的生長地、果樹的施肥人,是我一生的感激。

還是那個嚴肅但又和藹可親的趙老師,還是那些熟悉熱情的母校教師,還是那個辛勤施肥的大忙人,還是……

不知爲什麼又回到初中的母校。

校門已改,但操場、教學樓依然在。學校以往的風采依然可見,而我熟知的廁所一點沒變,也正是因爲這樣,它才如此熱情的接納了我,讓我沒有一絲的尷尬和無奈。

這或許就是母校的偉大:它不僅培養了你,也能讓你在最小的事上有依靠。

回家的路再熟悉不過,路旁的植物和農田,一切在記憶的圖片上清晰可見。

家鄉的熱土同樣是我一生的眷戀和牽掛!

忘不了舍不了家鄉人家鄉地,他們始終都是一個人心底最深的情感歸宿。

相信也正因爲如此,李白的那句“低頭思故鄉”,被傳誦了千百年,還是經久不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