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日記60:取筆名的思慮

1月17日                            星期四                   晴

筆名思慮

很久以前,我就做着作家夢,而且替自己想了一個很美很純很高雅的筆名:“月雪”,意思月亮下的雪地,那是一種很純美的意境,淡淡的朦朧月光籠罩純白純白的雪,雪與月光交相輝映,於是冷而柔美純潔典雅,令人聯想到“冷麪美人”了。但它終屬於美人,而我絕對不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不能欺騙我自己,我是一個極其普通極其平凡女孩子,絕不是美人,更談不上“冷麪美人”了。

所以,我還是叫“凡玲”的好,“凡玲”“凡玲”,平凡的玲,就跟三毛說她自己是“平凡的三毛”一樣希望越是平凡越是叫人喜愛

又或許,可以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爲筆名?

但大多數作家都不用自己的本名做筆名。魯迅原名周樹人;張愛玲原名張瑛;冰心原名謝婉瑩;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張恨水原名張心遠;金庸原名查良鏞……

其中原因,我查了一下資料,有這樣幾種:

一是顧忌名譽,不願意真人露臉。如明清雖然小說民間流傳甚廣,可卻不登大雅之堂;二是局勢險惡,取筆名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例如,魯迅其實只是周樹人的一個筆名,他寫戰鬥檄文,換了一百多個筆名,利用名作爲戰衣,更好地向敵人開戰。三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寫文用筆名可以避免帶來不必要麻煩。四是提升影響力。取筆名時,往往從簡好記或者凸顯性格才能。如謝婉瑩用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裏的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裏的“冰心”作爲筆名,表達自己的心像玉壺裏的冰那樣純潔晶瑩無暇。

所以,儘量還是不用自己的本名做筆名的好。

“凡玲”好像也不太好聽諧音“煩玲”,到底取什麼樣的筆名比較適合自己呢?

後來在隨班旅遊的時候,看到青山綠水小溪,覺得這就是最簡單和平凡的美麗特別是小溪不知疲倦,叮叮咚咚,快樂流淌,覺得正符合自己的性格,於是覺得自己的筆名應該和小溪相關,於是取名“青小溪”。

 但上網一查,網上取“青小溪”的有2-3人。所以,思來想去,乾脆用自己的乳名“鄔玲子”罷,一是乳名是我一生下來,父母就取得,親切;二是簡單明瞭,別人也好記。

於是,決定自己的筆名就爲“鄔玲子”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