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值得 | 記錄每天的溫暖與感動:Day18——鈍感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鈍感力。

今天連着聽了兩遍樊登老師解讀的《鈍感力》,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打開樊登讀書APP,找到這本書,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提醒吧。

平時的我經常是這樣的:

看到別人的不幸,就特別容易感同身受,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共情能力特別強;
對家人的一言一行特別敏感,對方稍微有點臉色不對,就在猜測是不是哪裏沒做好,惹他不開心了;
和朋友同事在一起的時候,說話做事總是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努力做一個“老好人”,總想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件事總想盡善盡美,努力做到極致,典型的完美主義者;
對外部環境特別在意,睡覺不能有一點噪音,否則就會翻來覆去睡不着。
……

也許是性格使然,每天都是這樣活着,把自己搞得很累,其實把周圍的人搞得也很累。過於在意別人的感受,常常會委屈自己。別人的一個舉動、一句話,甚至是一個眼神兒都有可能讓我如坐鍼氈;睡眠能力欠缺,常常使我負面情緒爆棚。

渡邊淳一先生說,之所以會無時無刻都在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生活環境,是因爲沒有一顆“粗糙”的心,過於敏感了。

我們和普通人能相處愉快,不是因爲感情更好,只是因爲我們沒那麼在乎,也懶得揣摩他們,自然少了許多事端;

我們和深愛的人常常吵架,不是因爲不夠愛,恰恰是因爲太過珍惜,才總害怕失去他們。

渡邊淳一先生這樣建議我們: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場生存遊戲,所以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而要保持亦或加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鈍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與其有銳利的敏感度,不如對於大多數事物不要氣餒,這股遲鈍的頑強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現代的力量,也是一種智慧。

那麼鈍感力有什麼好處呢?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擁有鈍感力,就是要把心變得“粗糙”一點:

工作不順心,就多想想如何改進,而不是滿腹牢騷;

遇到心累的關係,就果斷遠離,沒必要刻意討好,合則來不合則去,不必過於執着;

和愛人在一起,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睜隻眼閉隻眼,而不是“眼裏不能揉沙子”。

人生下半場已經到來,對於那些不喜歡的、造成困擾的人和事,唯一要做的,就是毫不關心、毫不在意。

這就是40+的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