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 | 记录每天的温暖与感动:Day18——钝感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今天连着听了两遍樊登老师解读的《钝感力》,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打开樊登读书APP,找到这本书,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吧。

平时的我经常是这样的:

看到别人的不幸,就特别容易感同身受,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共情能力特别强;
对家人的一言一行特别敏感,对方稍微有点脸色不对,就在猜测是不是哪里没做好,惹他不开心了;
和朋友同事在一起的时候,说话做事总是会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努力做一个“老好人”,总想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件事总想尽善尽美,努力做到极致,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对外部环境特别在意,睡觉不能有一点噪音,否则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
……

也许是性格使然,每天都是这样活着,把自己搞得很累,其实把周围的人搞得也很累。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常常会委屈自己。别人的一个举动、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儿都有可能让我如坐针毡;睡眠能力欠缺,常常使我负面情绪爆棚。

渡边淳一先生说,之所以会无时无刻都在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生活环境,是因为没有一颗“粗糙”的心,过于敏感了。

我们和普通人能相处愉快,不是因为感情更好,只是因为我们没那么在乎,也懒得揣摩他们,自然少了许多事端;

我们和深爱的人常常吵架,不是因为不够爱,恰恰是因为太过珍惜,才总害怕失去他们。

渡边淳一先生这样建议我们: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亦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那么钝感力有什么好处呢?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拥有钝感力,就是要把心变得“粗糙”一点:

工作不顺心,就多想想如何改进,而不是满腹牢骚;

遇到心累的关系,就果断远离,没必要刻意讨好,合则来不合则去,不必过于执着;

和爱人在一起,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睁只眼闭只眼,而不是“眼里不能揉沙子”。

人生下半场已经到来,对于那些不喜欢的、造成困扰的人和事,唯一要做的,就是毫不关心、毫不在意。

这就是40+的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