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口難調時,要不要調呢?

這幾天開始帶飯,沒能克服懶惰自己做飯,於是把婆婆晚上做的飯,看情況帶一點。之前很少在家喫飯,所以飲食上也很少有衝突,最近這幾天接觸的多了,難免有一些口味不相同的地方。比如昨天有一個菜我覺得醋放的有點多,就跟婆婆說了,婆婆 “哦” 了一聲也沒說什麼,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今天越想越覺得不妥。我想起懷孕那會兒,天天在家喫飯,每天都是我點菜,好喫不好喫也都是我說,那時候老公就對我很有意見:“做了就喫,哪兒來那麼多話!” 有時跟同事抱怨幾句,同事也說:“不喜歡那你自己做啊。” 似乎只要不是我做飯,我就沒有資格對一道菜發表任何意見。

那時候我的想法很天真,我認爲既然是一家人,肯定要在一起喫飯的,未來的日子那麼長,沒有必要必須是一個人遷就另一個人的口味,有什麼想法大家說出來,找一些都喜歡喫的菜不是很好嗎?哪怕是折中一些,做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菜不是很和諧嗎?我的出發點從來不是挑剔,而是磨合。而且我也沒有因爲不喜歡就不喫,沒有強迫他們必須接受我的想法,純粹只是發表個人意見,也許內心還有點小期待,也許他們也想多瞭解我一點呢?

但是世界沒有我想的這麼簡單,我說出一句話的時候,不管內心有多少美好的希望,別人聽到的也只是一句話。這一句話會帶來好的聯想,還是壞的聯想,也無法估計。我們家其實還是好的,彼此都是溫和的脾氣。我見過做了一桌菜但一個都不喫的,也見過因爲對方多說了一句話而大動肝火的,很多很多飲食上的衝突,可能就是因爲“我覺得這樣調整一下會更好”。

本來我的思想已經轉變了,我認同老公的說法“不要那麼多話”,但偶爾我自己做飯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問老公:“怎麼樣?” 他平靜地回我:“就那樣。” 同時兒子要麼開心地說:“媽媽,太好吃了,你下次多做一點。” 要麼很嫌棄地說:“咦~我不要,你自己喫吧。” 我還是更加喜歡兒子的反應,我內心還是期待,一家人能夠多瞭解彼此的口味,多磨合出大家都喜歡的菜的。

無論如何,衆口難調是真,而要不要調只能看個人、看關係、看緣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