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秋分

      秋分是太陽運行到黃經180度時,太陽正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日夜平分。我國古書《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上寫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爲“半”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秋分”。

      在氣象學上連續5天平均溫度達到22度爲秋天。隨着秋天的來臨,天氣越來越涼爽,降水也越來越少,“秋高氣爽”“一場秋雨一場寒”

      這個時間北方有些地方開始播種冬小麥,南方有些地方開始播種水稻。農人也是繁忙的時間。

      今年的秋分是9月22日21:31分。

      秋分的物候是:

一侯:雷始收聲,秋分第一個五天,陰氣開始行盛,雷聲開始不鳴響,如果雷聲還在響,古人認爲諸侯爲人不正,縱慾放蕩。

一候的花:水蓼,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以入藥,具有行滯化溼,散瘀止血,袪風止癢,解毒等作用。也是詩人喜歡的植物,在白居易的詩中出現以下詩句:

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唐代:白居易

紫閣峯西清渭東,野煙深處夕陽中。風荷老葉蕭條綠,

水蓼殘花寂寞紅。我厭宦遊君失意,可憐秋思兩心同。



二候:蟄蟲坯戶,第二個五天,小蟲子開始修洞穴,用細土將洞穴口封起來防寒氣進入,準備過冬。如果冬眠的動物不修洞穴,古人認爲人民失去了依靠。

二候的花:石蒜,又名龍爪、龍爪花、山烏毒,俗稱老鴉蒜、蒜頭草、蟑螂花、彼岸花、天涯花、曼珠沙華等,由於花和葉具有不能見面的特性,因此石蒜又被稱爲無情無義的花。根據中醫典籍記載,紅花石蒜鱗莖性溫,味辛、苦,有毒,入藥有催吐、祛痰、消腫、止痛、解毒之效。原產地在中國,喜溫溼,耐蔭,是我國常見園林花卉。



三候:水始涸,第三個五天,江河的水開始減少,到了秋天降水減少,蒸發量增大,江河湖海的水減少。如果江河湖海的積水沒有幹,古人認爲帶甲的動要成災。

三候的花:桂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常與玉蘭、海棠、牡丹同栽庭院中,取“玉堂富貴”之意。花、果、根都可入藥,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去痛等作用。花可以食用,可以製茶制酒,可提取精油。



秋分的民俗有:

一、豐收節

      這天是豐收節,各地農民慶祝豐收的喜慶。

二、祭月神

      皇帝在這天要到月壇,祭祀月神。在古代時,人們有春分祭日,秋天祭月的習慣,在月明之夜,在院中放上桌子,放上點心、水果。點上紅燭和香,一家人拜祭月神。因爲祭月神和中秋節離的日子相似,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慚慚變成中秋祭月神了。

三、送秋牛

      送秋牛,感謝牛從春到秋爲人類做出的貢獻。我們在春分迎春接春牛,秋天我們送牛,感謝牛!

四、放風箏

      春秋多風,是放風箏的好時機,人們通過放風箏,將對未來期望通過放風箏表達出去。

五、喫河蟹

六、喫秋菜

      秋菜就是野莧菜,有很高的維生素、有鹼性,是抗癌的食物。人們會在這天喫秋菜,也會做秋湯,秋湯是將魚片下入湯鍋,魚湯煮好之後,放入莧菜,魚湯變成粉色,魚片是白色,加入綠色的香菜,一個秋菜湯就變成了秋天的風景,粉、綠、白非常漂亮。


秋分節氣需要注意的衣食住行及事項:

一、衣

      春捂秋凍,是我們知道的養生知識,只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需要因人而異,特別是體質差的人。

二、食

      秋天是肺經當令,主白色、辛辣的食物。如:大蔥、白蘿蔔

      還可以喫點溫補的食物,如:牛羊肉。

三、住

      秋天空氣溼度減少,在北方可以適當的加溼。

四、行

      秋分適合爬山、郊遊、長跑等各種運動。

五、此節氣時,正是陰平陽祕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爲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着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祕”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爲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分已來到,一切迴歸到平衡之中,讓我們擁有更和平的心態面對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