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作者的內心

  讀書就是讀人,通過讀讀懂作者的內心,讀懂那個時代,這纔是真正的閱讀,平時的閱讀都是流於表面的文字。低效而沒有太多意義,很快就會忘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是杜牧的一首名詩,也是我今天背誦詩歌任務的內容,那麼根據吳軍老師的閱讀寫作課,讀懂作者的內心應該怎麼分析呢。前兩句寫景,山高水遠,秋日蕭瑟,顯然情緒整體是低落的,後兩句懷念友人,你在哪裏教美人吹簫呢?因爲詩的名字就是寄揚州韓綽判官。我個人感覺從這首詩中可以感受到杜牧對友人的思念和退出政壇過逍遙日子的想法。杜牧在揚州當過官,也留下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名句,其實杜牧是有大才的,他不僅詩寫的好,兵法學的也很好,他對孫子兵法的註解是歷史上解析得很好的版本之一,而這樣一個有才能得人爲什麼只能處江湖之遠呢?那就是晚唐那個朝代已經漸漸無藥可救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朝廷黨爭,宦官專權,一系列的問題已經讓這個朝代日漸式微,而那時候有理想的知識分子想重現昔日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榮光,但都是經過一系列努力後理想破滅,最後只能去詩裏去酒裏去風景裏尋找安慰。

杜牧就是這樣一個當時有理想的知識分子,但最終只能在揚州,明月,青樓中度過一生,可能很多人求之不得,但對他來說其實是那麼無奈與悲傷。這就是時代造就的詩人吧,也許在盛唐,杜牧的詩歌風格會完全不一樣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