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只工作四个小时》拆解一 这本书核心观点在于找准定位D,精简工作E,收入及时间自控A,解放思维L

      在拆解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可避免的想到我之前拆解的活法的三本书,还有洛克菲勒给孩子的38封信,其实在写拆书文的时候,有个很好的收获,就是书与书之间在产生互动,也许你当下读活法,或者38封信的时候,有些观念在撞击你,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思维,那就继续读下去,不断去提取,总结

我拆书喜欢问三个问题:

1.作者说了什么,对我有用的是什么

2.作者说的是对的吗?佐证是否合理,我曾经遇到过类似的

3.如何复制他的方法,怎么做

适用边界,前因后果必须要清晰

      这本书其实我反复看很多次,在不停的思考,活法,13年,我曾经徒步加搭车去西藏,路上坐过不少人的车,听过不少人生故事,很感激,在那段旅程里面听到很多故事,也见过很多种活法,有大学毕业没几年就辞职然后在拉萨开旅店的,有接手工活的90后,有一直觉得自己就是西藏人的成都女孩,最终落户在西藏,真正在西藏落地的文艺女青年,有开书店的情怀老板,有负债600万的四川小伙在拉萨这边承接工程,人生少年得志猖狂后负债远走他乡赚钱还债的人生,还有北京的体重260多斤爱吃肉的大胖子厨师带货之旅,有藏民淳朴又带点狡猾的载客逃票致富之路。有杵着拐杖不搭车捡了条狗,背后贴着一张拒绝搭车,倔强带着狗走完318国道线的小伙子,有从香港跑过来特意体验徒步加搭车的过程,说修行自己的青年。有白发苍苍的藏民老奶奶旋转着转经筒,默默站在八廓街边,周围沿佛塔走过的路人都会放一块钱在她手上,没有任何刻意卖惨的痕迹,很触动人心,在那里心好像都变安静了。这一段貌似叛逆的人生经历,用了我短短1个半月,却打开视野和思考,人应该怎么活?想怎么活?到底是是什么定义了你怎么活?

      其实答案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生不应该是一条路,只是有些人是希望你稳定踏实的变成社畜,拿着薪水,卖着仅有的时间,匆匆忙忙为了成就别人的事业牺牲着自己的健康,然后在圈子里被奶头乐,消费主义蒙蔽,在一个漩涡里面出不来,打工-薪水-消费(买房,给孩子起跑线)-娱乐(跟风式旅游,游戏,追星,追剧,感官刺激)-打工-生病

      我有个朋友,个人觉得她值得更好的发展,结果她满足于公司给的收入,虽然收入也过万,但是我仍然特别可惜她,她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舒适区,每天很忙,有时候到凌晨都看得到她微信回复,我在想这样贩卖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太可惜了,她自己也在运营公司的自媒体,但是却不愿意自己做自己的自媒体,在成就别人的道路上努力不懈,在自己的路上却止步不前,同样是赚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不是更好吗?我写简书,虽然没有多少人看,但是仍然在写,尽可能写有思考过的东西,慢慢打磨,这种努力是为自己的,虽然慢,虽然可能很难博到眼球,也点赞的不多,但是在我自己的路上我不想停滞不前,这种努力是会反哺回来我本身的,即使暂时一无所获。

                                                                                              回归到本书

作者说了什么?对我有用的是什么?

        这本书核心观点在于找准定位D,精简工作E,收入及时间自控A,解放思维L 


从阅读和老板思维顺序来是DEAL(交易

从执行和个人思维顺序来是DELA

      这两者的区别就是矛盾点根本老板是希望占用你更多的稀缺物品(精力、时间)来产生更多剩余价值,在活法里面也是这种老板思维,鼓励年轻人多多耗损精力,时间来供养资产阶级剥削

        而DELA,模式则恰恰相反,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产生结果,解放思想,不要做灵魂压榨式的重复性劳动工作

解放时间和实现收入才是我们的目标,不要成为活死人,放松且去主动设计生活,享受生活

        这两者本质的区别才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目的,先找到市场再生产产品远比反过来聪明的多,同样是一样的岗位,处于不同行业,薪水,劳动密度截然不同,而市场才是决定这些的根本,毫无目标盲目学习或者说盲目投身某个行业不可取,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市才有价。

本书继续在拆解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