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最后一部经典默片,把当代中国年轻人解释得明明白白

“哥,咱家有钱啦”

贴吧传出的一个故事:28岁的男人欲和谈了8年的女朋友结婚,但50万的彩礼成了问题。

全家之力的确可以凑出来,但往后的生活又该怎么继续,何况一个妹妹念高中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父母瞒着他把房子卖了,还是通过妹妹的私聊“哥,咱家有钱啦”才知道这样的结果。

最终1.7万楼的骂声终于唤醒了一个28岁的男人,这个婚不结了,而他也发出一声悲鸣:穷人是没资格结婚的。

社畜这些年成了离年轻人最近的一个词,不但是爱情,社畜好像还不配拥有一切。

对此我想到了喜剧之王卓别林80多年前拍摄的那部《摩登时代》

虽然时空不同,但它把当代中国年轻人解释的明明白白。

1936年,美国工厂,凌晨6点。

伴随着机器的声响,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流水线工作。

另一边,董事长办公室内,老板正在悠闲的玩着拼图、看着报纸、喝着茶。

打开监控屏,通过话筒命令工作区加速,原本正常的流水线,开始紧张起来,一刻也不能停歇。

查理是这条流水线的一名工人,他的唯一工作就是不停的拧螺丝。

突然加快的节奏让原本正常的质量出现问题,螺丝开始有些松动。

管理员立马走过来,盯着传送带上急速而过的每一个螺丝,指挥查理加快速度,要是不想干立马走人。

刚想争执速度太快的查理,错过传送带的螺丝,又不得不放下抱怨去追着螺丝接着拧。

脸上有虫子没时间赶走,手被砸伤了没时间治疗,还没等适应新速度,董事长再一次加速的命令又来了。

终于到了12点,有了片刻的休息。

换班的查理虽然已走下工作区,但手上依然抽搐着重复刚才的动作,甚至于看见长的像螺丝的衣服饰品也要惯性拧上一拧。

科技公司为董事长推荐了一款新产品,“自动喂食仪”可以让员工站在岗位上就餐,如此员工的工作时间就会增加。

他们找到查理来做实验,正常运作的机器没一会就出了大问题。

机器不断加速运行,而调试员根本不管被固定的查理,一遍又一遍测试修复着机器,汤和食物洒满查理全身。

午后,董事长第三次要求流水线速度加快。

但这次不管查理如何努力,他都无法再次跟上传送带的速度,和其他工人挤在了一起。

而管理员依然咆哮让他加快速度,跟上进度,进入原来的状态。

眼睛无时不刻的盯着螺丝,他简直疯了,为了追上还没拧上的螺丝,跳进了传送机里。

将生命置之度外,卡在机器里的查理依然惯性的拧着螺丝。

终于,他真的疯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摩登时代》是1936年卓别林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

有人说这是卓别林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部默片,电影中虽有少量的人声,但其余部分和默片没有什么两样。

和前作《城市之光》一样,这又是卓别林的一部经典代表作,在主题思想上也非常相似。

总结来说:生活虐我千百遍,心中希望之火不破灭。

电影中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实质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电影开头是一群出栏的羊群,而后镜头转到仓促上班的人群。

员工就像那些羊群,唯一的结局就是减掉羊毛、杀了吃肉。

苛刻的管理制度,让人权丧失无疑。

比如,12点了才有午间片刻的休息,查理想进厕所抽根烟,但厕所也有监控,董事长通过监控训斥他不要偷懒。

查理想要解释,可老板根本不由分说,催促他立马去工作。

又比如,当查理在岗位上受伤无法继续工作时,管理员没有关心伤势如何,扒开查理,责问员工为什么要停下,立刻工作。

管理员只会纸上谈兵,看见查理跟不上进度,只会在一边做无谓的喊叫指挥,却没想着上前帮忙。

董事长一天三次加快速度的命令,要的只是赚钱的速度,而实际情况从来不管。

看到“自动喂食仪”的董事长眼睛都放光,最终因为不实用减少了工作时间才放弃。

在这样的高强度,机器化工作后,查理终于挺不住了,一开始是身体不受控制,最终精神开始崩溃,被拉进了精神病院。

而病好后,工作也丢了。

这是查理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人间喜剧离我们并不遥远。

摩登时代,摩登是由“modern”音译而来,中文解释为“当代”。我太佩服这个片名了。

这样荒诞的时代什么事都会发生。

查理进了监狱,因巧合立功被安排在小号监狱,有吃有喝环境还好,能躺在床上看报纸,能与警长喝茶聊天。

因为有功查理被特赦,长官对他说:你自由了。

他却询问能否再待些日子,在这里他很快乐,从报纸上他得知外面充满了失业的恐慌。

哪里才是真正的监狱,哪里才是自由,这一刻混淆不明。

一个圈分割了两个世界,看似出圈了,不过是去了另外一个大圈。

这种对立的情感瞬间对调,在电影中还有很多场景。

比如,在商场当守夜员的查理遇到前来抢劫的匪徒。

穷凶极恶的匪徒让查理害怕,但其中一个抢匪认出了查理,这是他在钢厂时的工友。

工友告诉查理,他们并非劫匪,只是饥饿所迫而已,原本可怕的匪徒摇身一变和查理惺惺相惜,喝酒庆祝。

又比如,夜里趁着没人,查理和流浪女在商场四楼玩具部穿着轮滑鞋荡漾。

查理为了展示高超的技术,蒙上眼开始轮滑表演。

他滑的悠然自得,却把一旁的流浪女吓坏了,因为紧贴着他的就是没有护栏的边缘,稍有差池便会跌下四楼粉身碎骨。

拿下眼罩的查理,吓得腿脚发软,再也没有了悠然之相,只想快快的逃离,这里象征发现了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失业者查理和流浪女,逃难时幻想过这样一个温馨的小家:

屋外是各种果树,随时可以采摘,开门就是奶牛产下新鲜的牛奶,松软的面包和大块的牛排,组成一顿幸福的早餐。

可以说查理在遇到流浪女后,有了巨大的改变。

原本查理出狱后只想怎么快快犯事,再次进入监狱,躲避现实。

可流浪女的热情和笑容唤醒了查理的希望,他决定和流浪女一起逃走,去追求新的生活。

在河边他们住进了一个破旧不堪的被遗弃的屋子,门檐会掉,桌腿会烂,屋檐会倒,还有破烂的地板。

流浪女开玩笑说:和白金汉宫相比的确差了些。

生活虽然很苦,但也不能忘记追求快乐。

早上,廉价坚硬的面包和热水泡开的罐头就是幸福的味道。

他们终于有家了,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查理再次回到钢厂时,不再是时间的奴隶,午餐铃声响起,他放下了一切工作,选择去吃饭,健康最重要。

虽然和他人的食物完全不一样,没有肉奶蛋鱼,但他吃的很踏实。

流浪女欢快的露天舞蹈,为她赢得了一份餐厅舞者的工作,随后查理也来了。

一个跳舞一个唱歌很受顾客欢迎,“一个真正的家”的梦想眼看就要实现了。

不料流浪女又因孤儿身份被通缉了,他们不得不逃离原来的城市。

一夜的奔袭,转眼到了黎明。

坐在路边的流浪女哭泣着:努力又有何用?

一旁传来查理的鼓励声:振作起来,不要轻言放弃,一切会好的!

受到鼓舞的流浪女再次坚强,两人起身走在未知的道路上,流浪女开始了新的流浪。

不同的是,有查理在一旁告诉她要微笑。

相伴前行,路在脚下,梦在远方。

黎明前的夜是最黑的,也是离光明最近的时候。

看这部电影时,我先是因境遇相同的查理而悲伤,后被流浪女的家庭感到不公,再被两人产生的希望所感动。

卓别林的电影充满着微弱的光,流浪汉、流浪女经常出现,而结局都挺好,虽然过程是如此的坎坷。

查理做的那个幸福小家的梦,我们都曾做过,可奈何现实让我们沦为一个又一个社畜。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也有人发出一阵疑问,我当时的梦想是啥?

见过那种下班后一个小时内加班不算加班费,所以一直是快下班了才开会的公司,一眼看穿剥削的本质。

那又怎么样呢,依然有人上班。

痛恨之下,我们身处黑夜,依然微笑,因为我们相信光明终会到来。

有人伸张不要996的同时,还有人在捍卫996带给自己的福利,是对是错没人知道答案。

《摩登时代》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就在当代。

一天做100张图的设计师、地铁站昏倒的程序员、一站12个小时的分拣员...

永远招不到的协作岗任务全由自己分担,同时下达两个任务让你学会忍术分身的管理员。

所以很多人都有两个微信,一个留给朋友,骂公司;一个留给公司,打广告。

查理有一个流浪女相伴,相互依偎。

而更多人孤身一人,成为城市的真实流浪者,漂泊不定,没有目标。

电影最后是黎明的景象,黎明被赋予光明的到来,希望的出现。

而你我的黎明又在何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