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人終會找到歸宿

一個單親媽媽,兩座城市,三個孩子,一年365天,在孤獨、想念、糾結、矛盾中徘徊、一次次充滿希望又一次次迴歸現實。


這是一個在深圳奮鬥的單親媽媽和她的三個留守孩子的故事。


01 

媽媽的孤獨誰知道


媽媽是一個非常文藝喜歡記錄生活的樂觀女孩。她爲了討生活,從江西的一個小農村來到深圳這個大城市。留下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在父母家,獨自生活。


在深圳,她租了一間一室一廳,每月房租600元。可想而知,這是深圳多麼偏僻的房子,也許出勤需要好幾個小時,也許是郊區的工廠店,總而言之,這份工作,可以滿足家裏三個孩子的生活開支。


她每天工作九小時,回到家已將7點,開始做飯、喫飯、刷劇、洗簌睡覺。沒有其他的圈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心中唯一能泛起漣漪的就是家裏的三個孩子。


身在深圳,做着重複而枯燥的工作,心裏想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孩子。


寒暑假要把兩個大點的孩子接過來,一起在出租屋裏生活一段時間;過年過節,都要回家去看孩子。


回家的滿心歡喜和離別的依依不捨,在兩個城市,來回切換,以至於麻木。一個人回去、一個人離開,殘忍而無奈,笑容和淚水除了自己知道,就是那三個無辜可憐的孩子。


媽媽突然來到的驚喜和看似堅強卻早已淚奔的離開,讓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着愛與痛、喜與悲。


這就是一個留守兒童媽媽的真實情感。反而單親這個關鍵詞,對她倒沒有多大的意義。


02

想要找到自己的下一代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多達700萬餘人。其中四川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總人數爲76.5萬。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家中老人照顧。其中男孩佔比54.5%,女孩佔比45.5%。各省份年齡結構與全國基本一致,表現爲6-13歲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均超過50%。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村人口,放棄手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生活,進入城市、大城市尋找薪資更高的工作。而自己年幼的子女,只能留在家中由年邁的父母照顧。


大多數90後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而90後的下一代,也有可能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下,重複父母的軌跡。


生活好點的,父母在外地落戶,孩子隨遷至父母打拼的城市,與父母一起生活。


孩子與父母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孩子在多重文化下生活、學習,慢慢長大。


不得不說,一代一代,在改變,也在成長,下一代的環境更加優越、生活更加富裕。物資生活逐漸改善的同時,是精神生活的匱乏。


離家的那一代還有着對家鄉土地的眷戀,然而從小就在不同的土地上長大的下一代,在父母和自己的夾縫人生中,尋找平衡點。


能見到很多在外隨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最後因爲戶口問題,不得不回老家上學的下一代,在雙方文化的差異下,尋找自我、突破自我的艱辛路程。


沒和父母在一起的,夢想着能做回一個嬰兒,能在父母懷裏撒個嬌;而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也需要在父母與自己的生活中尋找那個共同點。當然不只是孩子,父母何嘗不也是這樣呢。


03

漂泊的人終會找到歸宿


離開一種熟悉的環境;離開一方生養我的熱土;離開一塊牽掛我的地方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漂泊,可能,我們會飢餓難忍;可能,我們會強裝笑顏;可能,我們會貧病交加;可能,我們會強迫着改變自己放棄尊嚴。


我們大多數人這一輩子都在漂泊,尋尋覓覓,一直都在找尋自己能夠停歇的港灣,然而,終無結果。


前文說到的單親媽媽,她最後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和三個孩子在一起,每天去接自己的孩子放學,和他們一起喫着街邊的小喫,也許生活苦一點,但是她的心不再漂泊,孩子的心不再漂泊,她們彼此才能找到各自的歸宿。


我們本來就是漂泊的人類,我們本來就是漂泊的民族,不管你喜不喜歡,和有沒有漂泊沒有任何關係。當我們靜止不動時,地球自轉每天帶着我們旅行40000公里。


無論這段路程多麼煎熬、多麼寂寞,能夠拯救我們孤獨的靈魂的,是內心一直指引的方向。


它在遠方,呼喚着你,讓你心甘情願跟着它走。


我們渴望歸宿,渴望一個能安放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地方,渴望對得起自己的親人,渴望不再漂泊。


聽從內心,你就是自己的指路人,內心最深處的渴望,讓你終究會找到回家的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