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滿徑

首先我得申明一下,這裏的黃花,不是陶淵明飲酒裏的東籬菊,也不是李清照醉花陰裏的淡黃菊。

原諒我薄學,它只是桂花。

只是覺得黃花挺好聽的;還有 ,也沒有法律明文規定黃花就必須是菊花。我不是詩人,也不是詞人,所以,黃花就是桂花。

因爲所以,那我再肆無忌憚地誤用一句詩來記錄我此刻想要留住的見聞吧:秋雨瀟瀟,爛漫黃花都滿徑。

九月是夏的尾巴。

不信你看,它時而翹得老高,烈日灼心不是夏的專利卻給人一種夏天永遠不會過去的錯覺;時而偃旗息鼓,一場秋雨一場寒看來是屢試不爽了所以秋天步步緊逼。

多少人在感謝着病毒君,除了我。不過我們都一樣:步履不停。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然過去,哪怕一年四季都站立在街邊的桂花是在哪一個夜晚悄悄盛開的,也無人知曉。慶幸的是,旁邊的透水紅磚知道。

今年的第一縷桂花香是在一個如常醒來的清晨看到同事發在公司羣裏的照片裏“聞”到的,是月桂的香氣,淡淡的吧。

今年的第二縷桂花香是去在工地的路上從地鐵口出來於一個街邊小遊園聞到的,金桂和銀桂的香氣,是星星的味道。

接着就是第三縷第四縷……直到今天的“爛漫黃花都滿徑”。

雨打風吹黃花落,綠葉還綠情正濃。

桂花,木犀科木犀屬植物。生於巖嶺,又名巖桂。一說葉子像奎,紋理如犀。花細如粟,開於秋。花開香飄四溢,清可絕塵,濃亦致遠。

特別喜歡李太白詠桂的詩句: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託,何惜植君園。

桂花植於園中,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小時候老家小院的那顆桂花算是我對桂花的初見吧。

每年中秋來臨之際,總是會被桂花的香氣牽着鼻子走,尋着香氣找到源頭,翻爬到小圍牆上踮起腳尖在“棒棒糖”裏挑挑揀揀(桂花,樹型飽滿像棒棒糖,枝葉緊緻花細如粟),最後折一隻連花帶葉的小枝,別在鬢角,跑到竈背後去問奶奶這是什麼花,怎麼可以這麼香,整個院子都是香撲撲的耶。

“這叫桂花兒,桂花門前栽,貴人立門內!”

“喔,貴花兒~”小腦袋一邊跟讀,一邊想着,這名字好俗氣。就像第一次聽《好漢歌》聽到“哪裏不平哪兒有窩(我)”,覺得這詞沒毛病但是就覺得有點那啥的感覺一樣。

後來又知道,桂花生長到一定樹齡後,還會結出累累碩果,名曰桂子,也就有了“早生貴子”的美好意願,更加堅定了我對“貴”花名字俗氣的定義……

我不是詩人和詞人,但是我喜歡他們,也感謝他們。

長大一點,讀到毛滂的“玉階桂影秋綽約,天空爲卷浮雲幕”,再讀到倪瓚的“桂花留晚色,簾影蕩秋光”,還讀到辛棄疾的“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芳芬”,以及詩仙李太白的《詠桂》,我竟然感動地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美得不像話!

像畫!

比畫還美!

依稀記得,中學的時候學習過一篇描寫桂花的文章,那時候還是個貪喫鬼,就記得作者說過這麼一句話:桂花不僅僅可以聞,還可以用來喫。憑藉着僅存的記憶,我在搜索框裏輸入了“桂花雨 中學課文”幾個字。

果然,找到了。

於是我重讀了一次,昔日課堂上懵懂無知的少女情感慢慢浮現眼前,由一場桂花雨而引發的思鄉情懷,是那時候的我無論如何也體悟不了的。

彼時,小手託着下巴想的絕非作者的情感,而是老家院中的那顆桂花樹要是去搖一搖,下桂花雨的場景豈不是太壯觀了!

課堂上,我第一次學會了“魂牽夢縈”這個成語,印象中是在課文第三頁第一排的第三個還是第四個字……反正後來每使用一次這個成語,就感覺心中的某個東西好像沉重了幾分。

當然了,放學後回到老家也沒有試着去揺過桂花樹,一來是老家沒有做什麼桂花糕啊桂花茶等等的習俗(所以至今我也沒有喫過類似的食物),二來呢是因爲我已經是青春少女了,內斂羞澀,矜持優雅(怎麼可能會去抱着一棵樹瞎晃哈哈哈……)。

而此時,當我想到了作者的《桂花雨》以及明白了作者的情感後,桂花雨就只是“雨打風吹”的雨和“黃花滿徑”的花了。

不過我豐富了一個知識點,在我南方還要南方的一個國度,他們有做桂花蒸飯的習俗,想一想還真是極具誘惑力,可惜無福消受了。還好這個知識點不在考試範圍以內~

其實看到桂花落滿地,最初想到的是李清照的“滿地黃花堆積”,但是我怕受到她的靈魂拷問:

不懂音律!(浮於表面……)

不解章法!(動一發而牽全身……)

不飾辭藻!(黃毛丫頭自不量力……)

不賦情感!(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

(畢竟北宋的詞壇大佬們都被她一一數落了一番~)

我說的黃花,它真的就只是桂花~

今年的中秋回家過,開心中竟然夾雜着幾分難以言狀的情愫,這種感覺大概就是書中常說的“矯情”吧。

祝可愛的朋友們雙節快樂,祝親愛的祖國生日快樂!祝“矯情”的鄭小七回家快樂,哈哈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