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神上神

昨天陪妻去看了新上映的動畫電影《姜子牙》。說內心話,我是不樂意看這樣的動畫電影的,但爲了陪妻,只好忍了。

影院裏,看的人還不少。提前訂的票,只選到了4排4座、5座,因是3D電影,本想選後面的座位,可都沒有了。

故事講的是封神大戰後,姜子牙作爲崑崙弟子,率領衆神戰勝狐妖,推翻了殘暴的商王朝,贏得封神大戰的勝利,即將受封爲衆神之長。

但在這一巔峯時刻,他卻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爲了重回崑崙,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戰後的廢墟上,重新找到了自我,也發現了當年一切的真相。

姜子牙所認同的天道不是爲得道封神,以犧牲無辜之人爲代價,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成爲真正的神。

雖然對電影沒看得太懂,中途也因勞累小憩了一會,但我對影片中的的動作場面以及跨越人、神、妖三界的絕美中國風畫面,還是非常滿意的!若有時間有興趣,去影院“視覺盛宴”一番,還是可以的。

姜子牙,這個古人,我瞭解得不多,知道他是封神榜中的人物,並且對由他所演義出來的兩個成語還是有所瞭解。

一是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是成語“覆水難收”。

據說早年的姜子牙沒有什麼成就,到70歲了還是閒居在家,沒有爲國家做過什麼大事,整天在渭水邊釣魚。

他釣魚不是用彎鉤,是直鉤,也不拴魚餌;他的魚竿短,魚線長,釣竿不放進水裏,離水面有三尺高。旁人看了說:“像你這樣釣魚,釣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姜太公說:“你直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爲,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爲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他說的王與候是指周文王姬昌。在姜子牙72歲時,姬昌一次外出狩獵前,佔了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姬昌出獵時,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姜子牙。兩人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爲姜太公是個奇才,並說:“先君太公說過,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這個聖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於是尊稱姜子牙爲“太公望”,尊爲太師,讓其輔佐自己。

姜太公應允,輔佐周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他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

這就是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由來。據此而見,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啊!

成語“覆水難收”的典故發生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前後。

當時姜子牙只知道釣魚,家裏貧困,其妻馬氏嫌棄,想離開他。姜子牙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

可馬氏不聽勸告,還是離開了姜子牙。後來,姜子牙幫助周武王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並被封爲齊王。馬氏見姜子牙有了地位,有了財富,於是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

姜子牙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爲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把水撿回來。這水潑到地上了,早已浸到土裏了,怎能撿得起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

姜子牙對馬氏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這個故事後來演化爲成語“覆水難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而“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成語,則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看了動畫電影《姜子牙》,又使我重溫了一遍由他演義出來的兩個成語,溫故而知新。

姜子牙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還是一位長壽老人,據說活了139歲,成了神上神。由他演義出的兩個成語,給了我們重要的人生啓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