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01张掖丹霞

       

        单单是名字,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了。张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路过的地方。十月的大西北,沿途旷野千里,一派荒凉。祁连山犹如巨龙,一路紧紧相随。丹霞,顾名而得义,红色的云霞,想想该有多美。我期待着与它的相逢。

        午后两点钟,太阳挂在西边的天空,天空漂浮着几缕白云,白云俯瞰着大地。一株矮小的灌木,南边叶片鲜红如丹,北边叶片黄绿相间。跟随着导游,我们来到了世界遗产丹霞地质公园,远远的就看见美丽的群山。

        那一瞬间,我等不及与我同来的行动缓慢者,我想冲进去,迫不及待地去拥抱这些七彩仙山,去触摸它的每一寸肌肤、它的每一棵绿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画风景,令人唏嘘赞叹。有人说,张掖丹霞是画家打翻了染色盘,染色缸,于是各种颜色流淌出来,随心所欲,尽情挥洒。因此它的色彩是热情的、涌动的。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千年沉睡的美人。她静静地躺着,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不受嘈杂人声的干扰,任游人拍照、合影,她只是睡着,我看到了她微笑的嘴角。她就是第一观景台最靓丽的风景——丹霞姑娘。

        由于自然的力量,丹霞姑娘被时间雕琢得浑圆丰腴,她的曲线清晰可见。我久立在她的前面,上上下下细细打量着她的每寸肌肤。她的脸庞、她的胸脯、她微微隆起的小腹,还有舒展的修长的腿。我发现,她的线条之所以如此清晰,是因为上面生长的一种植物让暗红的土壤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有层次感。变化的色彩完美地勾勒了她的形体,让形体与她的裙摆颜色形成了鲜明的界限。她的裙摆七彩斑斓。暗红色、土黄色、淡白灰、浅青色,一道道色彩相间,或宽或窄,编织成彩色仙袂。由于后面的景点众多,我不敢留恋于她,悄悄地与她挥手作别。

        长久的不运动让我感到攀爬很吃力。尽管通往第二观景台的红色道路平缓宽敞。我稍做停留,弯腰捡拾一片山体剥落下来的青色碎石片。我总手指轻捻,它薄如小小的贝壳,却很坚硬。我把它揣在衣兜继续向上走。

        第二处观景台被命名为七彩云海台。通过名称你可以想象它周围景色的绮丽。登上平台,环顾四周,缤纷的色彩,奇特的形状,犹如难得多见的火烧云。让人目不暇接。游览简介牌上介绍它的成因。我、导游刀客和随队医生十三针,我们每个人都不停地拍照。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喜欢拍照,是因为美景太多,时间太短,一双眼睛不够看,只好用相机记录美景,待日后慢慢观看。其实我更喜欢慢慢用心观看,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独特感受。我请十三针为我和云海留影以做纪念。

        景区专车把我们送到了第三个观景台,锦绣台。这个景点非常适合眺望。举目远望,气势恢宏,层层叠叠的山峦,色彩变幻。近处的山体火红而巨大,有几处斜纵层面山体,红黄白相间,犹如层层书页,静静地斜立着,待人翻阅。远处的山峰显得小而密集,颜色也变成了铁锈红,和天边暗灰色的云烟融为一体,显得深远而深邃。

        沿着下坡往第四个观景台去。我右手边的山峰多的数也数不清。有红色的山峰,有青色的山峰,还有其他颜色的山峰。密密麻麻的山峰簇拥在一起,仿佛一顶顶的帐篷。这情景颇为壮观。我不由的想起了清代纳兰性德“夜深千帐灯”的词句。

        我最期待的是第四观景台,也是我们此行最后的一个景点,导游在车上说,那里适合看日落。于是我眼前就出现了长河落日圆的景象。由于是最后一站,所以所有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我们身后的女孩轻轻地说摩肩接踵,她把踵的读音读成了第一声,我很想纠正她,但畏惧他的男友嫌我多管闲事,想想还是作罢吧。

        随着人流拾级而上,我随手拍下山体上生长的植物,感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据我观察,山上的土壤呈强碱性,再加上这里雨水稀少,常年干旱,植物生存太不容易。我用心数了数,山体上大概生长着三种植物,其中最多的一种结籽最多。这恐怕也是此种物种遍布张掖丹霞的个个山峰的原因吧。

        由于心心念念想着日落的壮观景象。我盼着太阳赶快下山,想象着红彤彤的硕大的夕阳坠落西山的绮丽景象。可是却没有那样。直到落山,太阳还是金黄的,或者说是白的。跟我想象的落日完全是两码事。我想这里并不是导游说的那样,为了观日落而设立的观景台。而是此处坐落着许多著名的景点。比如神龙戏火、神龟问天、小布达拉宫,在夕阳的余晖下灿若虹霞。其中小布达拉宫的美景尤为震撼。

                写于2020年10月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