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之入门心法、功法及前期准备

根据孙鸿伟老师于2015年11月20日微信内功集体培训班授课讲解整理

整理人:袁振国

2020年10月4日第一次修订

传承源流:

我们今天所讲的太极内功,从传承上它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太极门,主要是陈式太极一门,这一门的三位大宗师:冯志强大师、李经梧大师和洪均生大师,是陈发科老先生的三个杰出弟子,传承并发展了太极内功的功法。我本人,是三位大师的再传弟子。其中,静功是以冯志强和李经梧两位大师所传的内功为基础的,洪均生大师侧重于非常缜密的缠丝功法。

太极内功及养生功的另一个来源可以追溯到心意六合门的气功大师胡耀贞老先生,他一生学过很多的绝学。精通太极拳,戴家的心意六合拳,内功里的气功,道门的丹道学,是龙门派的正宗传人,同时精通中医推拿,针灸,对用药也很精通。老先生一生拜过无数的高人,和每一个老师都学得恒专精一,学到位,下够功夫,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像他这样能够研究的如此专,如此深,同时又如此的博学,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是一个天才,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用一身的造化和修为来救人,帮助人。胡耀贞老先生是建国以后中国气功界的泰斗,1953年陈发科和胡耀贞二位老前辈合伙发起创办了“首都武术研究社”,并由二位出任正副社长,冯志强大师和李经梧大师二位都是胡耀贞前辈这一时期的高徒。解放后,我国最早的一本论述气功的权威性书籍—《气功》,就是胡耀贞老先生著述的。一套三本,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到网上下载,PDF格式。

我们所传授的内功,综合了冯志强大师、李经梧大师和洪均生大师所传功法的精华,我把它们圆融起来,传授给大家,尽量少讲我自己的东西,用经典讲,用前辈们的方法讲,这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难免在一些方面会有不成熟,不精到的地方,希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以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当然,大家更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把要领做到位,要时刻保持沟通和反馈。

练功目的:

练习太极内功的目的一是利于养生,保养身体,远离亚健康,保持身心健康。另一个是为了太极拳的习练者,能够得到太极拳的精华,做到带功练拳。

练功前的准备: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讲解修习修炼太极内功前,应当进行的那些准备:

一、调整时间与环境

1、时间的准备

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抽出1-2小时,具体练功时间,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通常饭前半个小时要停止练功,饭后一小时至少是五十分钟再开始练功。另外,根据当代人的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很难抽出很长的空闲时间用于练功的客观情况,我建议大家在掌握练功要领后,可以将练功融入生活,坐、卧、立、行都可以用静坐、站桩和功法的要领矫正要求自己。这样做,一定可以有很大的受益。比如在北京,每个人每天用于坐地铁的时间大概是1-2.5个小时,此时用手扶好把手,安心习练站桩功法。当然,也要注意别坐过了站。把练功融入生活,有两点一定要注意,一是别耽误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二是一定要注意自己安全,也不要影响打扰他人。

2、环境的准备

最好有一个向南开窗的静室,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都要适宜。不要太热,太热了会燥,也不要太冷,练功时要保持温暖舒适。一般适合人居住的房间,就可以作为练功的场所。

二、调节饮食

1、调节饮食的重要性

饮食和身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练功,修行,是为了身心的健康和谐,如果饮食方面不加以节制,练功的效果通常不会好,至少不能达到预期的养生效果,所以调理饮食非常重要,因为病从口入,病是吃出来的。

有些所谓的专家说,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这一点也许有点道理,但是,我以为不尽然。吃饭是为了解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对营养的摄取,维持生命的平衡。吃饭不是一种享受,也不是一种交际,不是自己身份的象征,更不是追求一种奢华,也不是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吃饭就是为了身体的需要,需要什么就吃什么,需要多少就吃多少,平衡而已。

2、减食降负

有一知名的老禅师在回答什么是“禅”时说:无非是砍柴,担水,睡觉,吃饭而已。所以说会吃饭、会睡觉是一门大学问,是一种很好的修行,会吃了,会睡了大概离修行的高境界不远了。那么,修炼内功进行饮食调理应从哪里开始呢?应该从减轻胃肠负担开始。在坚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身体需要就行了,尽量的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这样一种说法,疗疾当从减食开始。这是有道理的。过多营养物质的摄取会造成问题,摄取太多消化不掉,变成垃圾,堵塞你的循环系统,也让头脑变得混沌,不清晰,不清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大部分原因都是吃出来的。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为了痛痛快快的吃一顿,让自己的嘴巴高兴一下,把病吃出来,把身体吃垮,这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大家要算好这个账,要理智,要明智,能素食就素食,身体不能素食也可以保持食物的平衡,荤素搭配,还要讲究食物的品质。

3、如何吃饭

早上要吃饱,营养均衡,吃好;中午要适当,要有足够的营养摄取,保证下午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晚上尽可能少吃,有条件的,身体允许的也可以不吃。许多年以前,我参加一次法会活动,向一位来自五台山大和尚请教如何吃饭的问题,他说:早上神吃饭,中午人吃饭,晚上魔鬼吃饭。这位大和尚是过午不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身心非常的健康,精气神非常足,修为也非常的深,是一位了不起的修行者,过午不食确实给他带来了利益,很多人践行这一点也能有自己身心上的收获。

对这个来自于佛门,传承了数千年的要领“过午不食”要辩证的看,要与时俱进,人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今的环境变了,我们要适应它。古人晚上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也没有条件利用晚上的时间去过多的做一些事情,那时候也没有电灯,只有蜡烛,所以通常会休息的很早,普通人天一黑就睡觉,大概七八点钟,第二天早早的起床,已经睡够八个小时。古代修行的人比常人睡的晚一些,但是,也没有向现在人一样要十二点,后半夜一点还要卡拉OK,KTV,后半夜三四点钟还要去和朋友聚一聚,吃夜宵。这种生活方式是极不健康的,极不利于养生的,是对身体的一种摧残,是对身体精气神的一种极度的、快速的损耗。对于身体衰弱的人、病人及病后康复的人,晚上加班工作到很晚的人,适当吃一点东西,维持能量和营养的平衡是必须的,不要迂腐的坚持过午不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晚餐的原则是少食、清淡。

对于准备修炼内功的人,在饮食上的要求是营养均衡,清淡少食,如果可能要尽量少参加应酬,少参加聚会,以减轻肠胃负担,清洁身体,对于静心,睡眠也有好处,少食会让你头脑清醒,睡觉也很沉稳。

三、调节睡眠

尽量做到每天晚上九点半,最多不晚于十点钟就安然入寝了,睡前两小时不要吃任何东西,可以喝水,这样就能保证八个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也不宜过多,通常以八到八个半小时为宜,睡多了脑子也睡晕了,心神昏寐。睡的太少也会神情恍惚,浑身乏力,也不利于健康,更不利于习练静坐。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习练静坐者,习练内功者,随着功夫的加深,达到一定的程度,睡眠会自然的慢慢地减少,也就是说练内功对睡眠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为,达到一定的定境,进入练功状态的对身心所起到的休息修养的效果,比睡眠还要好,古代的修行者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要有一个度,本着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原则,不要故意的少睡,以证明自已有一定的功夫了,更不要大幅压缩睡眠时间用来练功,这样做是愚昧的。

四、调正身体

1、立身中正

如何调整体态呢?用无极桩来调节身体,做到立身中正。人与天地接通,顶窍百会穴与天接通,合于乾道,两脚与大地接通,合于坤德。人在天地之间要自在、顺畅、自然、舒适,这就是立身中正的含义,不仅站姿是如此,坐也是这个姿态,坐、卧、行走都要合于天地的本性。那么,天地的“性”是什么呢?天性是轻轻者上升,地的性德是重浊者下沉,所以,两脚底要均匀着力,要踩实,意想涌泉穴与大地接通(脚底均匀着力接通大地为“实”,涌泉穴与大地接通是“虚”的,通常并不真的接触地面。此谓“实中有虚”);顶要领正,虚虚地领起,切记不要领过了、领实了,也不要懈怠,把精神领起,要正而松,虚而正,此谓“虚中有实”。

根据圣人老子的理论:“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还有“含德之厚,比若赤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多次提到人的精气神饱满,达到“精全、气全、神全”,当回到小孩子(婴儿)的这种状态。我们调整体态,在日常的坐、卧、行走中,应该向迈出人生第一步或者刚会走路的小婴儿学习。对于小婴儿来说,走路是个挑战,内心充满了好奇、惊喜和敬畏,他们的心态和体态跟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找回小婴儿刚学走路时那一刻的初心,在那种心态下,站在天地之间,感受大地的厚重,感受天空的清轻。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体态,人的两个脚才能得到大地的能量,才能得到大地的支撑,顶才能与天接通,人在天地之间才能自在。这里我们无极桩时,经常比喻成小婴儿,就是让我们在练无极桩时,回到人生最初学走路的那一刻。

2、无极桩法的要领

脚与大地接通,脚踝放松,两脚跟均匀着力,重心由后脚跟移至满脚掌,受力要均匀,脚接地要实,顶窍百会穴微微的、虚虚的领起,下颚微收,颈项中正放松,此时,目光平视,舌尖轻抵上腭,嘴微闭,呼吸自然,均匀,绵长,如有唾液产生就轻轻地吞咽到腹部脐下丹田处,此时产生的唾液叫“津液”,是宝。

两肩放松,两膀放松,两臂像两条绳子一样重砣砣的下垂,彻底放松;两肋,后背,胸部,腹部全部放松,整个脊柱从颈椎、胸椎、腰椎乃至腰底要中正放松,每节脊骨之间要一节一节地彻底松开,把里脊和外脊的肌肉都松开,松透。意守丹田,丹田放松,慢慢地小腹部(丹田处)变得温暖。

所谓的丹田不是一个点,他是一个立体的,位置在小腹部,围绕着气海穴和关元穴的一个像小皮球样的空间。这里的丹田就是通常所说的下丹田,太极内功的修炼是从这里开始的。不同的法门也有从上丹田开始的,但是,在这种集体的培训班里面,不是秘传的,不是一对一,还是从下丹田开始修炼比较安全,适合大多数人,是很方便,也很有效果,长此以往,对身心都有益处。

意守丹田,小腹部变得温暖,渐渐地带脉放松。带脉的位置是常人系腰带的地方,前面是丹田,后面是命门,不是一条线,是立体的,后面贯通命门的一圈,像围绕着腰的护城河一样。由丹田开始放松,温暖,然后,将这种温暖放松的感觉由两侧,向后极为缓慢自然的延伸,交汇于命门穴。让这条“护城河”变得充盈、自然、舒适,命门处也变得自然、温暖、充实、舒适。意念不要过于强,要让带脉的能量处于自然,饱满,舒适而无拘束的状态。

腰部放松,两跨放松,两跨怎么放松呢?腹股沟微微的向后收,松开胯部,松开腹股沟,臀部微内敛,使尾闾处于中正安稳的状态。也就是臀部微向前,腹股沟微向后,要使两者达成平衡,以保证尾闾中正。

上半身从腰部至顶应如同打坐一般,保持安稳中正的状态,腰部以下,从跨至膝盖至脚底要稳稳地支撑上半身。上半身的浊气(重量)经由两跨传达到两大腿,两大腿毫不滞留的传达到小腿,那么,中间的膝盖就要彻底地放松,微微的弯曲一点。过分僵直了,浊气不能降于小腿肚,过分的弯曲了,在膝盖处意念过重了,浊气反而截留于膝盖,对膝盖造成伤害,这一点要特别地注意。正确的方法是:膝盖微弯曲,弯曲到浊气可以顺利地、全部的通过膝盖,沉降至小腿,浊气由小腿经过脚踝继续下沉至脚掌,由脚掌沉降入大地。此时,整个脚掌包括脚趾,脚后跟,脚内侧,脚外侧是彻底放松而受力均匀的,想象涌泉穴接通大地,接通大地的能量。

3、站桩的时间

初学者习练无极桩通常一次站立两到三分钟(最多五分钟),感觉脚底和小腿肚发酸就可以停止,用太和顺气收功,散步放松后再练,如此循环,每天控制在三到五次,等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延长站桩时间。不必追求长时间站桩,不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对于有很好武术基础者或运动员,一般不做时间限制。

刻苦练功的方法,玩命练功的方法,只适合从八、九岁到二十出头年纪阶段,以习武为目的、身体健壮、精气神充足的年轻人,对于大多数以养生为目的的人,中年以后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病后康复的人,体质虚弱的人,这些人都不适合采取大强度、粗暴的练功方法。

五、调顺呼吸

在这里我用“调顺呼吸”,没有用“调息”,是有其深意的。调息所应遵循的根本法则就是“顺”字。顺什么呢?当然是顺着大道。但如何将顺着大道,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原则,落实到具体操作细节呢?就是要顺着自然,顺着天地,顺着当下状况,顺着生理规律……..

1、呼吸与胎息

人人都有呼吸,人人都会呼吸,会的已经不注意它的存在了。我们这里所讲的调息与常人正常的呼吸有一点点不同,但仍不离自然,要恪守道法自然的原则。调息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人从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呼吸,即用鼻子一呼一吸就开始了生命活动,呼吸停止了,生命就停止了,所以人活着就会有呼吸,这是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是后天的呼吸。另一个层面是先天的呼吸:先天的呼吸是人在出生之前,在母体子宫内,靠脐带与母体相通,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像一粒种子一样扎根发芽,慢慢地发育我们的生命。人在母体里也是要呼吸的,不仅要呼吸,也要吃饭和排泄废物,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通过一根脐带来完成,这个过程与后天截然不同。脐带与婴儿连接的部位就是肚脐眼,我们叫“命蒂”,中医所说的“神阙穴”就是此处,我们练习内功就从这里开始。下面就是丹田,丹田和命蒂的关系极为重要,我们通过后天呼吸的调理,进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自然地,重新激活、恢复先天的呼吸,也就是小婴儿在母体的呼吸,我们叫“胎息”。

胎息的功能自人体出生开始,其功能就慢慢地减弱了,甚至慢慢趋向关闭。但不是一点不存在,中医理论认为,在人的神阙、气海和关元周围,始终有一个很特别的能量供给和流动的系统。经现代科学证明,小腹部小肠处的温度与心脏深处血液的温度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客观现象,而我们的古代中医从业者及修行者很早就这道了这点。从胎息的角度上看,人出生后随着胎息功能越来越弱,当突破一种平衡时人就生病,人腿易患的静脉炎、脉管炎除了腿部受凉、寒湿和过久站立的病因以外,往往与小腹部先天的循环功能衰弱有关系。这一点西医是不承认的,但是,我们的老祖宗用了几千年上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观察证明了它的存在。先天的呼吸和人体的关系极为微妙,大概这种功能在身体内彻底关闭的时候,人的生命也就不能维持了。所以说,先天呼吸重要,后天的呼吸也有很大的作用,两者的关系是相互配合、一阴一阳,没有先天的呼吸,就不会产生后天的呼吸,没有后天呼吸的支撑,我们身体的平衡就不能维持。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刻不呼吸,呼吸比吃饭和喝水更重要,即便是有的大修行者在入定之后,进入辟谷的状态,有的可以鼻息极弱,也有的好像不呼吸,但仍然进行胎息,仍然需要缓慢地能量交换,人和环境之间是有沟通的。人断了饮食可以忍耐一段时间,几天或更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几分钟不呼吸是要死人的,所以调息非常重要。

2、调息的方法

调息,首先是从调后天的呼吸开始,一吸一呼为一个循环,吸气要轻、细、匀、缓,自己的耳朵不应该听到出入的声音,每次呼吸应该深、长、绵,进而达到小腹部,一吸一呼意想丹田。呼吸之间,一定要坚持自然而舒适的标准。此时,不必过度的关注是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是逆呼吸还是正呼吸,自然呼吸就好,耐心习练,呼吸绵长,深缓,深达小腹部,久而久之呼吸的功夫就有了。可以从目前的胸式呼吸会渐渐地,不知不觉变成腹式呼吸,进而变成腹逆式呼吸,这是一个自然的转化过程,日积月累的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甚至完全没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腹式呼吸、什么是腹逆式呼吸的概念,等你功夫下足了,到了那个阶段,老师一点自然就明白了。这和学游泳是一个道理。如果强行追求做到某种高明的呼吸,可能会带来种种弊端,甚至导致伤病。这都是贪心造成的,我们练习呼吸及其他任何一个步骤,都要勿忘勿助,千万不能贪心求快,拔苗助长就会出事。

3、调息的原则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腹逆式呼吸等等说法,是在科学昌明之后,大概是辛亥革命以后(清末民初)才出现的,是近代科学的说法。但在我国修炼界、武术界,数千年来都没有这种说法,我们传统的说法叫自然呼吸。把科学引进中医,有时会帮忙,有时会捣乱。把科学引进太极拳,引进内功的修炼有时候也一样会产生问题,所以传统与科学的结合要自然,要天衣无缝。在练习内功时,如果不能做到科学与传统自然而然天衣无缝的结合,我看还是单纯采取经过祖宗数千年检验的方法为好。在这里,我强调呼吸不能过度的追求所谓的腹式呼吸或腹逆式呼吸,要自然的从目前的呼吸状态开始习练。如果你目前是胸式呼吸,它不是不好,它是适合你的,你的身体一定需要这种呼吸方式,也最适合这种呼吸方式,那就没有必要骤然把它改成一个更高明的呼吸方式,这样是舍本逐末。有些时候,这样做是不恰当的,会带来种种弊端,如出现胸闷,憋气,甚至心跳不正常等现象,是危险的,这是因为“不自然”的练习方法造成的,所以,不要过度的追求看似更高明的呼吸方式,其实它不适合你。就像你穿鞋子一样,不要因为它不漂亮,别人说这个鞋子不高级,你就换上一个更高级的,只顾鞋子漂亮,但它穿到你的脚上不舒适,你的脚穿哪双鞋合适,你就穿它。

调息的原则是“道法自然”,心法是“勿忘勿助”,把握好这两点就不会出问题。前面讲的都是“勿助”,即亚圣孟子说的不要拔苗助长。“勿忘”也很重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三天打鱼十天晒网,这就跟修炼没有关系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达不到养生的目的。

4、调息的环境

练习调息要注意环境,特别注意空气质量,目前经常有雾霾,室外有强风,这种情况都不适合,应该在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安静舒适的房间练习站桩调息。自然呼吸就是一呼一吸,开始练习要适当绵长匀缓,呼吸时意念想着下腹部放松、温暖、舒适即可,如此地练习,渐渐地就会有种种的收益,种种的变化,慢慢地来,不要过度追求。

5、止除杂念

站桩的同时自然就进行调息,可以意守丹田,默默关注呼吸。也可以同时进行数息法,即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次呼吸数一次,默默地数,从一数到十,返回来再从一数到十,如此循环往复。在调息的过程中如果有杂念产生,不要急躁,顺其自然,把它空掉,把它停止,也就是“止”,“止观”修法的“止”。有一个杂念就止一次,第二个杂念产生了再止一次。每次止掉咋年后,都再次从一息数到十息,一点不要焦躁,这是自然的一种现象。长时间通过数息法来练习调息,杂念自然就会慢慢地减少了,呼吸均匀自然了,身体舒适自在了,这就是进步。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

根据前辈们流传下来的经验,身体健康的人适合数“出息”,就是呼气的时候数;体弱的人和病后康复者数“入息”,即吸气的时候数,等待身体恢复正常状态了再数出息。

调息的体态可以是站桩,也可以是静坐或平卧,如果是静坐,在没有接受规范的要领习练之前,不要急于自己学习双盘,用自然的坐姿即可。可以坐在椅子上,后背不靠椅子背,两脚自然接触地面,小腿放松,上半身的要领同无极桩桩一样,全身放松。

六、调心正心

《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其大致的意思是,修行者能够排除贪欲,善用其心,心地自然就能够静了;心性澄明了,自然元神清静玄鉴无暇,从而籍着大道的光辉,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妙境界---回到“天地”这个家了!

1、诵读经典

调心,其实是身心同调进行的。大家可以理解为调正身心或调整身心,调正身心与身心不正相对应,调整身心与身心散乱相对应。调心的方法从读经典开始,从改变我们的心态和思维开始,用经典来洗涤我们的心灵,比较适合的经典是道家的《清静经》,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弟子规》,《论语》,《中庸》都可以,佛家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根据你的机缘,你读那一个喜悦,你目前修炼的是哪个法门,就读你最喜悦,最方便,手头有的经典。

2、如何读经

可以采取端坐的姿势,进入坐姿之前,先把双手洗净,漱口,身与意要清静,满怀恭敬之心,真心诚意地读经,在读的过程中,你会得到经文对你思想的洗涤,心念越来越正,躁动的心越来越平静。读经不能有功利心,也不必求背下来,就是享受当下这一刻,静静地让自已的全部身心沉浸在这些圣人、贤人和这些伟大的、了不起的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思想宝藏之中。这是宝贵的财富,是古人送给我们的智慧,沉浸在这种智慧里,享受这一刻,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喜悦。急于把它背诵下来这是有为法,有为是让你的脑子记住了内容,而调心的目的,是让我们心灵深处去接受圣人思想的洗涤,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们调心只是安于当下,享受这一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学习圣人的经典也要用无为法,不要用有求的心,不要用功利心,不要急于求成,也不带着目的去做每一件事情。我们调心、锻炼、修炼、养生,一定要放下我们后天“凡事一定要有为”的习惯,这是一种享受,是和平常状态截然不同的“无为自然”的状态。

3、心存善念祥云现

调心有一个简单的小法门,就是让自己的心时时刻刻地处于一种平等慈爱之中,通过调心静心,我们想达到妄念杂念不生,心思澄明,找到初心,恢复本心,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地法门开始,如果我们的心不能一念不生,那就让我们的心时时处于“平等、专注、清晰的不评判觉知”之中。站桩的时候心存,打拳的时候心存善念——即“平等、专注、清晰的不评判觉知”中,日常的一行一动心存此善念,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工作中每一个细节,和别人打一个招呼,给别人一个温暖的眼神,甚至和一个小动物满怀欢喜的对视一下,这都是让心处于善念的方法。让心时时安住于善念之中,安稳的住在当下,如此,慢慢地心就会静下来,心的躁动就会越来越少,身体的正能量就会渐渐地增加,元精、元气、元神也会慢慢地充足,一点点的积蓄。反过来,如果离开善念,慈悲心、爱心,让负情绪、负能量充斥你的身心,就会招致种种不好的问题出现。心存善念祥云现,即现在你自己的心里,也现在你周围,即利己又利他。心存善念是我们的本性,但不必强求祥云呈现,也不用去想它,一想祥云,祥云就没有了,不求而祥云呈现,这也是无为法,不能落入有为法的下乘小道。

具体的日常调心方法:采取“六个一”日常修行养生法。就是每日扫一方地,扫去心灵的尘埃;每日捐一角钱,献出自己的慈爱之心;每日对身边人多一些微笑,把喜悦传递给他们;每日一刻倾听别人的诉说,让你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感染他人;每日多一些爱语温暖别人;每日静坐反省一次。

以上所讲六点练功前的准备是联系在一起的,希望大家细细的把握践行,它不是单独成立的,是相融相摄的,互相支撑,互相扶持的,不能片面地去联系,而调心往往在其它五个方面之前,建议大家先静心再练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