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好”包裹着另一種霸凌

最近國慶節,回到山東海濱小城走親戚。

小城每天碧海藍天,物價便宜,民風淳樸,幸福指數實在比北上廣深高很多。

可能是每天早上晨起打坐,覺知力有所改善。開始進一步深刻觀察和注意語言塑造和表達。

講一個有趣的小事。

我的妹夫是一個性格靦腆,不太會拒絕的老好人。最近經常被家裏人詬病,做事拖泥帶水磨磨唧唧。具體所指就是在約好時間不出現,或者電話無法接通。

也許是結婚前過於聽話和殷勤吧,導致結婚後多少有些反差。其實這個也很正常,誰在走進婚姻前都想表現出自己好的一面。

結果在日常生活中,我才發現主要原因。

“你不能把XXX拿過來更近一些啊?”

“你不能給孩子多喂點XXX啊?”

“你不能早一點過來啊?”

丈母孃高頻使用"你不能“三個字開頭的口頭禪。

原來這個”你不能“是長期招呼老丈人的。所以一張嘴就容易兩個人就會扯開嗓門炸鍋吵架。

這種“你不能”、“怎麼就”的表達語序包裹着一種“我永遠正確”的霸凌。

更奇怪的是,前天妹夫晚上帶孩子沒睡好感冒了。

早上一進門,丈母孃招呼的是:”你一個大漢子,怎麼就那麼容易生病?“

聽到這一句話,我忽然一下子明白爲什麼妹夫所謂的”磨嘰“、”遲到“、”失聯“頻頻發生了。

在我們的語言裏,充滿了關係和掌控。

”你不能“三個字就是在說 1.你已經做錯了。 2.你應該聽我的。

如果改成:”這樣做會不會好一點?“ 這樣就把指責變成了商量。

平等感和能量是一樣守恆的。你在這裏老是站在居高臨下的位置,張嘴就是指責。那他就要在其他的地方獲得尊嚴和掌控感。具體就會用:遲到、失聯來回應對你的不滿。

更奇怪的是,對於一個生病的人來說,同情和寬慰是正常反應。”你一個大漢子,怎麼就那麼容易生病“這句話充滿了不接受和攻擊,甚至依仗着長輩身份有點耍賴。

這也許就是山東這樣一個民風淳樸,但長幼尊卑森嚴,商業活力和創新乏善可陳的底層原因吧。

作爲長輩和父母,他們受困於教育條件和歷史背景。可能很難改變甚至意識到,語言會塑造關係,構建意識,轉折命運。

對一個孩子來說,初期的語言就會塑造潛意識。我們時刻都得捫心自問一下,每次張嘴前,是否都能有覺知力。這句話說出去,到底是顯示我是對的?還是我真的在乎你?

我們經常在不自知的情況下,依仗父母身份”語言霸凌“孩子,是否能夠真正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語言表達改變關係這件事,說起來八股。真的值得日日踐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