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於到了40,50

最近有機會經歷了友邦一次7天的培訓。

認識了一些新人、漲了點知識。

認識人和漲知識不算啥,最大的感受是:哇,原來有這多職場“無望者”和“失望者”。

小的時候,老聽說40、50下崗潮。沒想到這麼快,就輪到我們這一波了。

但是,要真仔細對比一下。又還真的不一樣!

職場無望者,大多比較被動。是隨着教育背景以及年齡很快到達了職業天花板。

而職場失望者,大多有着很好的背景和升職前景,但就是對按部就班的生活索然無味了。

友邦裏,有大量學歷背景出色,非常年輕就開始從事保險的才俊。似乎,大家並不是因爲生活所迫,不得以才做這一行的。

年齡小一點的朋友,估計都沒有聽過40、50這個詞。

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有大量的國有企業改制。很多人一畢業就進入了父輩的工廠,日復一日地幹着流水線上機械的活。大環境一變,手藝沒地賣了,很多人的飯碗沒了。只能流落在社會上單打獨鬥,自生自滅。

所以當時,爲了安置下崗人員就業,就有了40、50工程。

對於當時年輕的我們,提起40,50這波大叔大媽。感受就是:沒文化、只能幹苦力、都是被時代懟得沒有了希望的人。

時間過了真快,很快就輪到了我們這撥人的40、50了。

區塊鏈、短視頻、社羣電商,在疫情變局下,把大把人自然地甩下時代的列車。

以前覺得別人沒文化,是史前動物。現在估計也開始被00後這麼看待了。

奔向40、50的我們要注意什麼?

在20歲的時候,我們相信“愛拼纔會贏”。

40歲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光拼”是沒用的。“聰明”和“智慧”完全是兩回事。

我經常聽誰說,你看我聰明哇?

我通過xxx銀行卡換了什麼積分,所有卡優惠搞下來服務幾乎都是免費。

你看走這條路,要比走那條路少幾十米呢,我聰明不。

這樣的人,一般是成不了大事,也沒法委託重任。

一旦他注意力都放在給人展示自己聰明上了。老通過炫耀來獲得關注,這就沒法定下來,不受外界干擾,找到長長的雪道,滾出有複利的雪球。

在40歲,如果還想着靠“拼努力”。那真是白喫這麼多年的糧食了!要拼就得拼人脈,拼對勢能的洞見,拼資源整合的能力。

如果開始涉足投資,更要理解“瞎努力”還不如“躺着不動”更有成效。投資世界的很多事情,跟現實世界可能是鏡像相反的。然後,真正踐行。

有本事示弱,要比鬥狠好強牛的多。

在職場裏,有一些所謂的“職業化”附帶了好勇鬥狠的屬性,或者多少帶有一點攻擊意味。

比較有趣的是,最近集中見了這麼多,想要職場轉型做保險的“精英”。大部分學歷背景和職場背景光鮮的人,多少都會有些優越感。甚至有些仗着見過些世面,帶人接物還有點咄咄逼人的攻擊感。

但如果反觀,已經成功上岸轉型成功的“保險導師”。能快速升職的,反倒都是比較柔軟會示弱的人能夠快速獲得信任,和長久的訂單。

當大家一邊想要做“顧問式銷售”一邊又想要“逼單”的時候,如何拿捏得當真的是非常考驗專業修煉和人品。

這次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位90後保險“導師”。她的示弱,讓人帶有一絲喜感。雖然在做銷售,但是狀態非常鬆弛。遇到高淨值客戶的時候,敢於承認自己的稚嫩和不足,甚至建議對方暫時不要買自己的保險。等自己能力升級以後,再議能否深入諮詢服務。居然,這樣反倒給客戶帶來進一步的好感和信任。

所以,儘管我們總是要展示自己的職業化和專業化,但是如果展示過度,變成了“裝”。那還不如適當示弱!示弱和真實,反倒是真正建立信任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