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喇那拉氏·如懿3-3:大清朝最为悲情的皇后3

作者:文元,历史畅销书作家、历史文化学者,曾出版精品图书《道光平叛》、《弱势守土》。


 乌喇那拉氏·如懿《如懿传》中的如懿,历史原型是乾隆第二位皇后,为什么说又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后呢?

(接上篇)

7

对于后宫佳丽来说,年轻而貌美是其得宠的资本,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半老徐娘的那拉皇后,在失去了当年的光鲜之后,无论如何也不再是乾隆皇帝宠爱的对象了。即使是乾隆的母亲,孝圣皇太后,也对那拉皇后进入更年期后的易躁、孤僻的脾气,越来越讨厌了。

而这时,小乾隆16岁,小那拉皇后9岁,而且性格温柔、能说会道的令贵妃魏佳氏,尽管出身低微,却越来越深得皇太后和皇帝的宠爱,其地位一路飙升,居然在南巡途中要被晋封为令皇贵妃,这将直接威胁到了那拉皇后的地位。

皇贵妃乃皇后的继承人,也就是准皇后,在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皇帝一般不轻易晋封皇贵妃,尤其是在有皇后的情况下,一般是空缺皇贵妃的位置,以避免宫内冲突。这种情况那拉皇后是相当清楚的。所以,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和孝圣皇太后两人要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时,这必然给那拉皇后以很大压力,甚至是沉重的打击,因为,这里还关系着立储之事。

作为中宫皇后,那拉皇后是比较了解乾隆立储的心理,因此,就在富察皇后去逝、她被立为中宫之后,她就下定决心要生育皇子,以乾隆立嫡的心态,自己所生的皇子被立为储君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于是,在乾隆十七年、乾隆二十年她生育了两位皇子,即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jǐng)。那拉皇后努力侍奉皇帝和太后,用心教导皇子,就是盼望皇上有朝一日立她的儿子为储君。

可是,乾隆却迟迟也下不了决心,直到乾隆三十年,也就是乾隆四下江南这一年,乾隆已生有16位皇子了,而令妃怀着的第17位皇子也将出生,但立储之事却还没有决定下来。这就让焦急等待多年的那拉皇后既痛心又失望,她真的没有富察皇后母子那么幸运。

对比两代皇后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对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可谓爱之怜之、敬之顾之。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在小小年纪之时,就都先后秘密定为太子。可对那拉皇后呢?一切仿佛只是例行公事,根本就没有给予她多余的恩宠;对那拉皇后所生的皇嫡子永璂,也没有像对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宠爱。人比人气死人,这让那拉皇后心里极度不平衡。

8

在乾隆皇帝的17位皇子中,到了乾隆三十一年,仅有8位存活下来,这年,乾隆已经56岁了。那么,将来的储君应该在这8位皇子中选出。而在他们中,皇四子和皇六子已经出继给 其他王爷,显然,这两位皇子已排除在储君之外了。 在剩下的6位皇子中,皇八子和皇十一子的生母已经过世,由于生母不在,不具备竞争力,也就排除在储君之外。于是,就仅剩4位皇子参与储君的争夺。在这4位皇子中,皇五子的生母地位低下,乾隆不太可能立她的儿子为储君,那么,就只剩三位皇子了,这三位分别是皇十二子、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皇十七子尚在襁褓之中,可以忽略不计,算来算去,最终 实际上就剩下皇十二子和皇十五子,皇十二子永璂是那拉皇后所生,而皇十五子永琰的生母则是即将被晋封为皇贵妃的令妃魏佳氏。

那拉皇后最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太后和皇帝越来越看重令妃魏佳氏,就在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开始酝酿晋封她为皇贵妃,虽然此时那拉皇后还不能确定将来的储君一定就是皇十五子,但她已预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个年仅6岁、令妃生的皇子永琰很可能就是自己所生的、已年满14岁的永璂的唯一竞争对手,而且还越来越占有优势,这给那拉皇后以极大的精神刺激。

上述原因,就如同一把尖刀,瞬间刺破了那拉皇后那颗早已支离破碎的心。

9

根据事后发生的情况分析,就在龙舟抵达杭州的那天清晨,在早膳的名单上,那拉皇后的名字还赫然在目,皇帝还赏了皇后膳品,然而,就在早膳之后,皇帝、皇太后与那拉皇后预商关于晋封令贵妃为令皇贵妃的事情,那拉皇后听后大受刺激,预感事情不妙,因而先是强烈反对,接下来就是企图用过激的行为来劝阻皇帝和太后,也就是当着皇帝和太后的面剪发抗议。可惜,事与愿违,乾隆当即震怒,不仅没有收回成命,反而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将皇后即刻强行护送回京,所以,当天晚膳之时,那拉皇后就不见了,而且是从此被打入冷宫。

不在绝望中爆发,就在绝望中死亡,那拉皇后最终爆发了。不论是由于乾隆的夜游,还是由于令妃的晋封,她剪断了自己的头发,但却没有引来自己的男人的一丝怜爱,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毁灭。

在其人生中最后的时光里,从皇后之尊,跌入万丈深渊,被幽闭在冷宫之中羞愤不已,悔恨交加,她怨乾隆的薄情寡义,而乾隆更恨她不懂得安分守己,骂她 “痴疯”,也就是精神病,而此时,温顺的令贵妃已顺利地晋封为令皇贵妃。好在令皇贵妃虽然位高权重、今非昔比,但待人处事 依旧平和如初,没有让那拉皇后在冷宫中再领略到小人得志后的报复。

仅仅过了一年多,那拉皇后就抑郁而终,享年48岁。

当时,乾隆正在木兰围猎,玩得正High,得知此讯,他没有回京,只是派了那拉皇后的亲生儿子永璂回京奔丧。葬礼规格也办的十分草率,以皇贵妃礼降格下葬,但实际上那拉皇后的葬礼还不如一般的皇贵妃,这与当年富察皇后去世时,乾隆亲历亲为、大操大办,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按理说,人死为大,可乾隆在她去世后也没有原谅这个中宫皇后,仍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乾隆下旨不准她进入自己的百年吉地——裕陵,就是死了也不想再见到她,还把宫中有关她的所有画像全部烧毁,连宗祠也不给她设牌位,也没有祭享,而且,她是清朝唯一没有谥号的皇后。

为此,那拉皇后的儿子永璂极为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民间有流传永璂为生母讨吃箸的说法,他曾经恳请父皇格外施恩,祭祀时,在供桌上为母后摆双筷子。乾隆听罢十分不满,并未答应。为此,永璂还大受牵连,倍受冷落。

据传,乌喇那拉氏·如懿,这位清朝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后,在她生前最后一年里,终日在冷宫中吃斋念佛,闭门不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得到内心的宁静。

(本文结束)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