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坐井觀天》:天本來就只有這麼大

    小鳥和青蛙,不過是人生兩種狀態的代詞。

    年輕時像小鳥,可以四處遨遊,天地廣闊;年邁後像井底的青蛙,活動範圍變小,信息渠道變得狹窄。

    青蛙就真的是一無所知嗎?摘抄一段原文對話: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一百多裏”這個數量詞的時候,青蛙聽懂了,而且還知道小鳥“說了大話”。

    一隻整天待在井裏的青蛙,它的學識怎麼來的,如何知道一百里是很長的距離呢?

    足見它並非真的無知。

    人常常會質疑自己過去的經歷或選擇。

    小鳥就像年輕的自己,世界可以用步履丈量。遇見心儀的人、知己,會欣喜若狂,想要銘記,想要證明他(她)曾經真實存在。碰到好玩的事物,會拍下來分享到網絡上,會記到日記本里。

    青蛙則像未來的自己,當我們回憶這些美好的人,翻開過往的日記,便會從心底萌生一絲質疑--他們曾經真實的存在嗎?何以現在悄無聲息。日記裏的事情,也彷彿是上輩子的事了。

    如此情景,如同小鳥和青蛙再次對話---“往日種種真實存在”、“別說大話了,往昔種種並不存在”。

  小鳥是對的,可青蛙更趨向於自我的真實感知,天本就只有你所感知的那麼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