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弯弯照九州(一)女真崛起

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在中原王朝的文字记载中,当时叫做“肃慎”,两汉时期,女真族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则叫“勿吉”,隋唐时期又做“靺鞨”。

靺鞨分为多个部落,其中以栗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两部最为强大。

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栗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开元元年(公元713),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随即改国号为“渤海国”,成为唐朝藩属。

渤海国先后征服安车骨、号室等多个部落,并与之融合,全新的融合部落被后人称作“渤海人”。


渤海国积极接受唐朝先进文化,仿照唐朝官制,设立三省六部(职能相近,名称不同),派遣大批学生到长安学习,汉化程度极高。

天赞五年(公元926年),立国两百余年的渤海国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灭,渤海国从此被改称“东丹”(即东契丹的意思)。

与辽国有灭国之仇的渤海人,不断发动起义,给辽国造成很大麻烦,如天祚帝统治晚期的渤海人古欲、高永昌起义,与阿骨打遥相呼应,牵制大量辽国兵力,其中,高永昌更是登基称帝,建国改元。

阿骨打讨伐辽国之际,打出“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旗号,吸引各地渤海人前来归附。

汉化的渤海人在金国灭辽、灭北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杨朴劝完颜阿骨打称帝、高庆裔建议完颜粘罕立刘豫为伪齐皇帝等等。

此外,一些渤海人还与女真贵族结为姻亲,如大氏嫁给阿骨打庶长子完颜宗干,生下金国第4位皇帝完颜亮。


同栗末靺鞨一样,黑水靺鞨也向唐朝朝贡,后来依附于渤海国,渤海国灭亡后转而归附辽国。

大约从五代时期开始,黑水靺鞨被称为“女真”。

北宋立国之后,与女真关系密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女真人均来朝贡,并输送马匹,女真人的战马成为宋军战马来源之一,部分留在北宋的女真人还加入了禁军,这段历史,稍后会在“海上之盟”的章节详述。

辽兴宗名叫耶律宗真,为了避他的名讳,女真被辽国人称为“女直”(为叙述方便,本专栏全部写作女真)。

辽国效仿后唐用“生”、“熟”来区别北方族群的作法,将居住于辽东、处于辽国管辖之下的女真人称为“熟女真”,将居住于混同江(今松花江)以北,虽臣服于辽国,但尚未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称为“生女真”。

日后建立金国的完颜部出自“生女真”。

完颜部最初和完颜阿骨打家族没有任何关系,直到函普的到来。

函普是完颜阿骨打的祖先,流落到完颜部,因替完颜部解决了与周边部落的纠纷而得到信任,不仅入赘到完颜部,而且成为完颜部的首领。

从此之后,函普的子孙全部改姓完颜。

经过函普家族几代人的拼搏,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吞并了散居于混同江一带的十几个女真部落,如徒单部、纥石烈部、乌林达部、仆散部等等。

这些部落人员大都以部落名为姓,后来出现了诸多青史留名的人物,如被完颜亮杀死的养母徒单太后;完颜兀术的女婿、名将纥石烈志宁;金国将领乌林达泰欲、仆散忠义等,这些人物,在之后的章节都会提到。


到了昭祖完颜石鲁时期,推行“条教”,以此来约束族人互相残杀的行为,使完颜部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石鲁被辽国授予惕隐官,得到向周边部落发号施令的权力,对不听命令的部落,将会出兵攻打,史籍记载:“昭祖耀武至于青岭、白山,顺者抚之,不从者讨伐之。”(1)

随后的景祖乌古乃,得到辽国皇帝召见,被授予“生女真节度使”一职,不过,乌古乃仅仅是利用辽国赋予的权力来吞并其他部落,扩张自己的势力,拒绝向辽国“受印系籍”,以保证完颜部的独立。

乌古乃第五子完颜盈歌接任“生女真节度使”之后,采纳侄子阿骨打的建议,统一已被征服的女真各部号令,日后女真军队令行禁止、百战百胜基础即来源于此,史籍记载:“(盈歌)用太祖(阿骨打)议,擅置牌号者置于法,自是号令乃一,民听不疑矣。”(2)

完颜盈歌在位九年,统一生女真各部,为日后反辽创造了条件,公元1103年,盈歌病逝。

盈歌之子完颜挞懒(完颜昌)是一位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不仅与被金军掳往北方的秦桧相善,而且在经历了惨烈的楚州之战和缩头湖之战后,转变为金国为数不多的主和派,后来与秦桧南北呼应,推动宋金双方签署第一次绍兴和议,将金国占领的陕西与河南部分领土归还南宋,以后的章节中,将会反复提到他。


盈歌去世前,传位给侄子乌雅束,乌雅束是阿骨打长兄,宽厚温和,没有开天辟地的雄心壮志,是一位合格守成之君,他严格约束生女真各部,避免与辽国发生冲突。

公元1113年,乌雅束去世,阿骨打成为生女真首领,辽国的末日即将到来!

引用资料:

(1)《金史》·卷一

(2)《金史》·卷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