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歷史的雙行線上

國慶中秋雙節,本沒打得遠行,不過是臨時起意,就自駕到了山西大同。

沿京藏高速、宣大高速、孫右高速、大同繞城高速,歷時約4小時,驅車330餘公里,來到塞外古城大同。走上魏都大道,絲毫沒有感到北魏風情,滿眼盡是高樓大廈,以及穿進車窗凌厲的北風。入住酒店,用罷午餐,就近徒步登臨大同古城,這才恍惚感到它的悠長與厚重。

經瞭解,大同古城歷史悠遠,早在自春秋戰國時期以至秦漢西晉,就以一代京華、兩朝陪都、邊塞重鎮而聞名,尤以北魏建都96年,歷經六帝七世,更盛極一時,成爲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步入古城,遊歷之處,縱貫古今。有春秋時期的帝君廟,北魏的府文廟,唐代的清真大寺和善化寺,遼代的華嚴寺,金末的純陽宮,元代的關帝廟及元末明初的法華寺,明代的九龍壁和代王府……尤爲難得的是東城牆腳下還建有梁思成紀念館,以一代宗師、不愧山河、大同調查、告慰先師4個展廳,紀念梁思成先生。站在高處,則可盡覽古城傳統的棋盤式裏坊格局。古城四座門對四條大街,東頭和陽門對和陽街,西側清遠門對清遠街,南邊永泰門對永泰街,北牆武定門對武定街;四大街的中段各建有一樓,東爲太平樓,西有鐘樓,南配鼓樓,北是魁星樓;在城中心四條大街的交點,樹有一座由四個牌坊連成一體的牌樓,稱作四牌樓。收入眼底的,全部是方方正正的古城風格和特色。夜色降臨,古城牆上、鐘鼓樓頭、四條街邊,各色燈光交相輝映,將古代與現代融爲一體,更襯托出千年古都的絢麗。

第二天原本要到懸空寺,尚在恆山腳下,遊人車輛就已擁成一片,前往懸空寺的車隊都望不到邊,只好乘了纜車,到恆山頂上走了一遭。下得山來,又是一天的光景。第三天,自然要謁拜雲岡石窟。起的早,到的也早,但十幾個連片的停車場,還是被停滿了,一直開爬到一個坡上,纔在遠端的停車場找到了停車位。沿停車場下來,足足走了20多分鐘,先通過遊客服務中心,穿越紀念北魏僧人曇曜法師的曇曜廣場、位列十三對“騎象四棱神柱”的禮佛大道,遠眺立有“世法所希”“高視千古”的摩崖石刻,後經古樸典雅的七孔橋、高大莊嚴的靈巖寺及風光旖旎的雲岡山堂水殿,就抵達最東側的第一窟(石鼓洞)、第二窟(寒泉洞)了,再遊歷古道車轍,依次謁拜靈巖寺洞、大佛洞、釋迦佛洞、第一佛洞、白佛爺洞等直至西部窟羣,整個北魏建都平城時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遺存,就以最基本的流觀方式,淺顯地賞過了。

石窟文化,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形成的。而云岡石窟則是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穿行於洞窟間,內心既有無言的敬仰,也有的莫名的感慨,敬仰於佛教對於人類的深刻影響以及其本身的源遠流長,感慨於歲月風塵、時光荏苒、幾度滄桑,留下的也就留下了,逝去的煙雲浩渺、永世不再,人就這麼來來去去,以各自的意志認識世界、加載世界,總以爲可以達到永恆,其實不過是一個小小寰球上的戲作罷了。歷史總在告誡我們,而歷史的教訓也總在重複上演。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歷史吧。

短暫的遊歷,也會產生長久的影響。返程途中,那一幀幀古樓、石窟的遠古畫面,依然在腦海中頻頻影現,真不知是提醒自己曾經來過,還是告知自己該記取些什麼,總之靈魂和肉身有時並不完全一體,想的和做的也會附着在兩條平行線上,也就想想罷了,該做什麼、能做什麼,終究還是那樣。

當歷史從眼前經過,自己的確想了很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